既然「無過失」 何來賠償問題

芸生(台北市/金融) |2007.01.21
320觀看次
字級

近年來社會新聞屢傳醫療糾紛事件,甚至導致病患家屬消極悲情以抬棺撒冥紙向醫院、醫師抗議醫療疏忽草菅人命,或者醫師被挾持凌虐以激烈手段報復。現在有立委欲提出「醫療傷害處理法」草案,建立醫療「無過失」賠償制度,如發生「過失」給予賠償,錢由健保基金出,,醫院、醫師不須負擔。筆者實在很納悶,既然「無過失」,何需要負賠償責任?若有「過失」更需要負起刑事民事責任,為何錢要由繳納健保費者分攤?

各行各業皆有其職業特性及風險安全控管責任制,何況醫療行為涉及到病人的健康、生命權益問題,醫師本來就需要具懸壺濟世的大愛精神,並具有「視病猶親」的關懷慈悲心;醫院更要負起督導作業流程的行政責任,每個環節皆不可輕忽,環環相扣,才不至於發生打錯針、吃錯藥、割錯器官的憾事,醫療過程若如此草率,發生了「過失」,不需要醫院醫師負責,而是由健保基金負擔賠償,這樣公平嗎?

這種慷他人之慨的假大方不是真公平,不是福利制度之善意之舉。健保單位本身的弊端已夠多,財務連年虧損,立委此種醫療「無過失」賠償制度,無異是加諸升斗小民之變相漲價的壓力,而高所得之醫師卻不必負擔賠償責任,可謂不公不義。

而所謂「過失」的定義又是如何?所有醫療過程只有醫護人員最清楚有無疏忽,病歷、電腦資料由其掌握,病患屬弱勢的一方,若球員再兼裁判,試想醫事糾紛鑑定委員會之公信力夠嗎?

建議立委諸公制定法案時,要能考慮立法是否符合公平性,法律條文是否明確,而不是偏頗某些特定階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