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病如己親 醫療糾紛少

宏信(嘉義水上/榮民) |2007.01.21
571觀看次
字級

醫療糾紛時有所聞,筆者當志工的醫院也難倖免。為了快速又公平的解決醫療紛爭,個人淺見有三:

一、醫病雙方應再教育:醫生應有「視病如己,視病猶親」的情操,所謂「醫者父母心」,學習佛陀「大醫王」的精神,以「自通之法」醫病也醫心,俾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民眾應具備相當的醫療和法律常識,才不至於因為情緒失控,作無理性的抗爭,造成雙輸的局面。

二、醫療糾紛責任歸屬應劃清:犯錯者本該懺悔認錯,並擔負醫療過失之責,立委希望由健保局提撥經費救濟,立意雖美,但造成醫療疏失的醫師和醫院也該承當賠償責任,或繳交保險公基金由公會支付,倘若由全民埋單,那和掏空國庫的金融罪犯何異,公平正義又何在?

三、鑑定委員遴選應公正:醫師若身兼鑑定委員,球員兼裁判容易引生質疑,故應委由第三團體作調解,如車禍鑑定或鄉鎮調解委員會等性質之機構,讓證據說話,避免人情關說。但因醫療是專業技術,故遴選之公正人士,本身應具備醫療專精知識,由這些社會賢達出任仲裁,才能使醫病雙方心服口服。

按「緣起觀」來看,醫者與病患之間的關係,正如束蘆般相互依扶,誰都無法獨自生存,是故醫者有愛與慈悲,病患充分信任醫師,才是最圓滿的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