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影‧心象‧五月雪

文/康原 |2014.09.01
1751觀看次
字級
〈水影〉,2013年 圖/蔡鈴代
〈五月雪〉,2007年 圖/蔡鈴代
〈馬祖民家〉,2008年 圖/蔡鈴代

文/康原

一個畫家經過十年的努力,該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氛的家庭中,先生是知名畫家,兩個兒子都是美國的藝術博士,然而自己喜歡用油畫與速寫表現內心意象的近七十歲的婦人,到底能創造出怎樣的作品?想用繪畫表達生活的洞見,留下美麗又獨特的畫面,是蔡鈴代每天創作時思考的課題。藝術品重視提出新的觀念,表現新的形式,它是不容許自我抄襲的存在,這是創作時自己所依持的目標。

年輕時忙於照顧自己的孩子,教育學校的學生,從學校退休以後,與先生抱著「行遍天下,畫盡天涯海角」的心情,周遊列國到處欣賞美景,捕捉美麗的畫面,又本著古人所說:「志於道,據以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原則來創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滋潤人類的心靈,陶冶人世間的道德生活,使社會因美藝而走向更和諧的境地。

翻開蔡鈴代新的創作集,有一幅運用水的變化產生〈水影〉的作品,是從自然的風景中,尋找靈魂深處的心象,在看似平靜的生活裡,體會到生命本是夢幻泡影,人生的旅程如層層疊疊的水影,是捉摸不定的戲,有時呈現美麗圖像,有時如夢裡看花的虛妄,水影波動如心情的蕩漾。

〈水中石〉是蔡鈴代站在山腰俯視小溪,透過清澈的水,很清楚看到水中的岩石,柔軟的水讓人想到老子所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萬物復歸於水。」畫家運用清澈的水隱喻心情,常聽人說水清見魚兒,人心若如水的清與柔,這個世間會是多麼的和祥與安逸。「水清見底、心清見靈」,這該是畫家績數十年來所體會到的生命哲學,當我們欣賞〈水中石〉時,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果看不見,必須探討「無明」的原因。

喜歡造訪山水的蔡鈴代,走過森林小溪,總會發現層次分明的〈藤花〉布滿山間與〈冬日田野〉碧綠中的錦簇花群,這種大膽的構圖畫面,令人有驚心的美感產生。像〈五月雪〉中的花瓣布滿山徑,令我想起「油桐開花白波波,風吹落地人人稱呼五月雪,一蕊一蕊的油桐花,隨著山風慢慢飛,飛落山路底,毋知是白花抑白雪?」

二○○八年蔡鈴代與夫婿,應兒媳的邀請,到美國的北伊利諾州度假,在兒子住家前畫下兩幅水彩畫作,一幅〈我家門前有小河〉與另一幅〈橋畔老屋〉,算是留下旅美時期的珍貴記憶,如今家門前的河水仍然慢慢的流著,正如孔夫子所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但橋邊的老屋已經拆除了,當他們再次蒞臨美國時,畫面上的老屋已成追憶。

二○一○年創作〈寄居〉作品,是一幅頗具蔡鈴代風格而有個性的圖像,這是一幅現場寫生,兼具攝影眼的畫家,有一次在林木中發現許多寄居在樹幹的植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現出萬般風情;以大小不一的林木,間隔不規則的距離分布在畫面上,樹幹中間點綴亮眼的寄生植物,猶如另外一幅〈搔首弄姿〉的裸體油畫,有一種異曲同工之風情。

畫集中有一些針筆速寫的作品,顯現出蔡鈴代素描的高深功力,記得二○一一年夏天,筆者與蔡鈴代同團旅行,去歐洲的克羅埃西亞,美不勝收的風景令人陶醉,沿途看到蔡鈴代手持寫生簿,畫下老屋、巷弄、城堡以及各種景觀,畫面的生動,圖像線條的流暢,速度之快令人讚嘆,如今在畫集中呈現,使我墬入克羅埃西亞的旅途回憶中。

不喜歡趕流行,又注重獨立風格的蔡鈴代,要推出第三本專集時,翻出過去兩本畫集,仔細加以比對有沒有進步,若與過去筆法雷同的作品,就汰舊換新。十年才出一本畫冊的畫家蔡鈴代,謹慎的風格已經確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