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子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由於「猴」與「侯」同音,因此中國人喜歡把猴子和楓樹畫在一起,取其諧音『封侯』,也就是被封為大官的意思。甚至更直接的把猴子和馬畫在一起,再加一隻蜜蜂,表示「馬上封侯」。
這類題材不只在水墨畫中看到,也常常出現在年畫上,當然是為了討個吉祥。
不過由於猴子的啼聲悽愴,常常牽動離人悲傷的心情,因此古詩裡也時常出現如:「猿鳴三聲淚沾裳」、「巫峽啼猿數行淚」、「猿聲天上哀」、「秋浦猿夜愁」等淒涼的句子。
猴子同時也給人調皮機靈的印象,畫家也很喜歡畫出猴子的這類可愛性格。附圖的這幅猴畫,上面詩堂題為:「瑞雪其融」。以前在農業時代,冬天有大雪,意謂著來年有豐沛的水量以供灌溉,所以雪被稱為「瑞雪」,是吉利的象徵。雪融了,春天悄悄的到來,兩隻猴子攀著剛冒出一點點嫩芽的藤蘿,用手去試探水的溫度,想喝水;或者是寒冬太久,好不容易等雪融了,想下水大玩一場!
北宋有一位畫家易元吉,曾暢遊於荊湖間(今湖南、湖北一帶),深入萬守山區,經年累月仔細觀察猿猴、麋鹿等動物生態。他畫的猿猴特別生動,是歷代最著名的畫猴專家。在我們台北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