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振鶴
由於台灣的教育環境及方式,讓學校所學的東西都難以真正馬上運用在工作實務經驗上,或許因為學校只著重理論教育,造就許多年輕人在學校畢業後步入社會,無法銜接上學校學習,而必須從零開始學習就業職場所須的技能。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如何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在這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也付出了相當代價,但這就是成長。所謂成長就是願意挑戰不敢做的事,願意承擔失敗的後果;失敗最容易讓人發現自己的不足,從失敗中去學習並修正自己的缺點,是成長的最大收穫。不過,這點卻成了現在草莓族成長的最大問題——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付出代價就想要擁有。
已畢業學生在7-11加盟超商店中當店經理,聘請我每星期為員工進行管理教育訓練。我的孩子就讀大三,今年暑假希望能夠藉打工學以致用,拜託我讓他到這家超商打工。我叮嚀他:要一視同仁並服從團隊紀律。
有一次,在我主持的一個重要會議上,孩子因為到加油站加油而遲到,員工打手機找他,他未接到,也沒有主動來電清楚交代自己遇到的困難跟狀況,讓大家苦等他,在遲到十五分鐘後,他終於匆匆趕到會場。
這種情況之下,使整個團隊組織處在一個沒有紀律的氛圍中,也讓其他同仁感受不到孩子想認真學習的熱忱。我的孩子沒有抱持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處事方法,我當埸請他向其他同仁鞠躬道歉,並罰站半小時,且慎重告誡他:「下次開會必須提前半小時到會場,幫忙整理會場桌椅,並為同仁們準備好茶水,好好做到『我為人人』的服務概念。」
孩子也從這次教訓中學習到:第一,融入職場必須遵守團隊紀律並尊重公司文化。第二,自己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努力並改善自己的缺失。第三,在職場工作必須腳踏實地才能受人尊重,而不是因有特別身分就可為所欲為。
這次的打工經驗讓孩子受益匪淺,是學校教育學不到的,所以,建議多鼓勵孩子去打工,好處多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