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苗栗後龍高鐵特定區內北勢溪環境營造計畫工程如火如荼進行,河道整治與景觀美化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整體營造可窺見雛形,預計十月二十五日開幕,包括客家圓樓、閩南書院也都著手規畫內部陳設,希望能盡早接客,讓民眾感受到後龍高鐵特定區的新環境。
縣府爭取中央經費,斥資二十億元在後龍高鐵特定區內打造北勢溪親水廊道及七個滯洪公園,另設置客家圓樓、閩南書院等特色建築,作為遊客服務據點,歷經一年多施工,兼具文化風采與特色景觀的苗栗「新都心」儼然成形。
縣府水利城鄉處長楊明鐃說,北勢溪環境營造工程,為全國第一個被行政院核定的都市生態水岸環境營造示範計畫,經團隊多方取經,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環境營造預計九月中完成,將搭配客家圓樓設施於十月一起盛大開幕。
其中,七個滯洪公園各有其特色與功能,楊明鐃說,最鄰近苗栗高鐵車站的公滯四公園為「北勢溪之心」,一旁就是客家圓樓,公滯二公園規畫閩南書院遊客服務站,公滯一為傳藝公園、公滯三為月相灣興建連接兩岸的月牙橋、公滯五為童趣公園、公滯六、七為自然教育公園。
不只如此,河道大變身後,近日也放養綠頭鴨、黑天鵝等動物,也計畫放養黑殼蝦、羅漢魚與鯰魚等多項本土魚蝦貝類,北勢溪水岸環境搖身成為生態天堂,成為民眾必訪的親水空間。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林澄清說,親水廊道全長二點六公里,河道寬二十三公尺,環境改造同時也進行後龍溪引水取水工程,並規畫進行放流,以復育台灣本土淡水魚類生態資源,希望重現溪中生態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