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中成績單上的一句評語—「宜養大度」,讓高雄市一對師生花了二十年,才解開糾纏的心結。
事情發生在民國七十三年,當時就讀高雄市前鎮高中一年級的邱姓學生,因小事偷拿同學隨堂測驗卷報復,導師陳媛裕在成績單寫下「宜養大度」的評語。邱姓學生畢業後的數年中,陳媛裕斷斷續續接到不出聲的騷擾電話和不明郵包;有回她先生接到電話,對方說出「寫什麼宜養大度、你才應該宜養大度」的話,她才知道騷擾電話是邱生打的。
陳媛裕從沒想到,當年原本一句正面鼓勵的話,卻讓學生耿耿於懷二十年。在受騷擾電話之苦期間,陳媛裕的母親剛好病重,深夜的電話鈴聲讓她以為又是另一個騷擾電話而不敢接,結果卻是慈母病危通知,而錯失與母親見最後一面的機會,留下無限遺憾。
一直到民國九十四年,陳媛裕接到一張明信片,是已改名的邱姓學生寄來的,他真心誠意的認錯。
陳媛裕也釋然的回了一封信,寫著:「我彷彿看到當年那個高一的小男生,而今走出他內心的寧靜與外在的勇毅了……。」
前鎮高中校長韓水中很關心這件事,曾想找邱姓學生,但他已經搬離了。後經進一步查訪,終於問到了邱姓學生的電話,邱姓學生低調的說,多年來日子不順遂,心中積滿怨懟才會把當年的老師當成宣洩的對象,改名之後可能心境也改了,想起以前的不是,向老師道歉,希望得到老師的原諒。
已經四十歲的邱姓學生說,他已收到老師的信,知道老師不再怪他,他很高興。而原本不知有沒有收到回信的陳老師,也才終於放下心中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