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貢院 明清最大公務員考場

 |2014.08.12
1460觀看次
字級
民眾在中國科舉博物館內參觀陳列的「科舉考試」。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位於大陸南京夫子廟景區內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昨日起迎客。復建的號舍、歷朝歷代留下的殿試卷、狀元進士匾額、木雕、石刻、器具及反映科舉考試製度的各類憑證、武舉石等文物七千三百餘件,展現明清科舉考場的盛況。

中國科舉博物館是在原江南貢院遺址擴建而成,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寧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年),至清光緒年間,該貢院與順天(北京)貢院並稱「南闈」、「北闈」,經過明清兩代擴建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公務員」考場。鼎盛時期占地三十多萬平方公尺,到清同治年間,供考試用的「號舍」已多達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如今只遺存明遠樓、貢院碑刻、飛虹橋等文物古跡。

明遠樓是江南貢院中心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林則徐等封疆大吏曾在此做過監考,是大陸現存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現已修繕一新,恢復了明遠樓的「身高」。除了明遠樓,從明清到民國時期的二十二通碑刻也保存完好,公堂內的禦碑上還刻著康熙南巡時寫下的《為考試敕》。

號舍 白晝考試晚夜宿

在江南貢院這座科舉城中,占地最廣、建築最多的算是「號舍」。號舍位於龍門至公堂之間,及明遠樓的兩側。號舍為昔日考生白天考試,夜晚住宿的場所。號巷門口還設有水缸和號燈,供考生夜間行路,白天飲水之用。每間號舍高六尺,深四尺,寬三尺。號舍內左右兩壁的磚墻,在離開地面一二尺之間,砌出上、下兩道磚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層木板。白天考試,上層木板代替桌案,下層木板為坐凳。夜晚休息,取出上層木板並入下層,可作床安眠。在一期工程中復建了九十九間號舍,遊客可遙想當年的景象。

小抄薄如翼 審音防做弊

昨日起開展的「科舉文化專題展」,從隋唐至明清的各類文物一應俱全。包括科舉影音廳、科舉帝王區、科舉規程區、觀榜大發現、科舉名人區、世界影響區、狀元卷館、數碼廳等十一個重點展區。將展至二○一五年三月十日。

在科舉帝王區,可見武則天當年的畫像,歷史上她曾在殿庭試士,開武舉。科舉規程區有逐級應試的順序,明清後,士子報考後需參加童試,及第者稱「生員」,然後鄉試,繼而到京城參加會試,最後是殿試。

現場還可看到古代考生作弊小抄,薄如羽翼。為防士子做弊還有審音制度。審音,就是通過核對考生的口音,判定考生戶籍。不過,當時為了替考,不少「槍手」早已提前練方言。

科舉影音廳以南京與科舉為主題,結合三D浮空投影技術,展演南京歷史與科舉至公精神;科舉帝王區採用畫像、文物、多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展現科舉制度的發展;世界影響區則運用文物、展板以及視頻動畫說明科舉影響世界的途徑,反映科舉的歷史價值;狀元卷館以清代狀元趙文楷的生平和家族為概念進行展陳設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