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頁岩氣以及石化工業的安全需相關單位重視與把關。圖為中海油澀北氣田。圖/新華社
王國英認為,政府當局應整合單位部門來專責處理,才不會導致管理上出現「多頭馬車」、影響救災效率。例如政府未來會成立環境資源部,或許可考慮由環境資源部來統籌管理,並成立緊急應變小組,讓救援人員擁有足夠的安全裝備,才不會讓第一線打火英雄陷入危機四伏的窘況。
「若要避免高雄氣爆事件再次上演,政府應該考慮讓石化管線遷出人口稠密的商業住宅區」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教授劉志成認為,台塑位於美國德州的工廠曾經在2005年發生丙烯外洩,引發爆炸,火勢延燒了五天,但因工廠不是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因此並沒有造成像高雄氣爆如此嚴重的傷亡,但依然引起美國當局高度重視。
反觀台灣,若要讓憾事不再發生,就應考慮讓石化產業工廠搬離人口稠密區,才是追本溯源之道。
氣爆事件發生後,有些人在思考台灣是否真的需要石化工業。對此,劉志成有感而發表示,就當前的情況與環境來看,台灣仍需要石化工業的存在,但隨著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國內的石化業應逐漸轉型成優質化石化工業,從原本的低階塑膠製品,慢慢轉為研發工程塑膠等無毒性製品,讓這些優質的石化產品可以應用在汽車零組件、運動器材、科技服飾等具高附加價值的用途上,讓石化工業的轉型優質化成為未來可行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