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八公里的資源回收路,是近二十年來鄧文賢(圖/黃宏璣)對父母許下「我會照顧智障弟弟」的承諾,村長與縣議員陳昭煜昨天更肯定他是「模範父親」。鄧文賢說:「弟弟當然要好好照顧,他高興我就安心。」
【本報南投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八公里的資源回收路,是近二十年來鄧文賢對父母許下「我會照顧智障弟弟」的承諾,村長與縣議員陳昭煜昨天更肯定他是「模範父親」。鄧文賢說:「弟弟當然要好好照顧,他高興我就安心。」
四十四歲的鄧文賢年輕時打零工奉養父母、照顧弟弟,偶爾受雇割檳榔,但隨著檳榔市場下滑,零工少了,他改做資源回收養家,並在爸媽生前許諾「會好好照顧智障弟弟」。
三年前媽媽過世,鄧文賢一肩挑起照顧弟弟的責任,左鄰右舍看在眼裡,主動把資源回收留給他。鄧文賢感激地說:「每天都有恩人通知我去收東西。」為了不讓好心人失望,再晚都會出門,蒐集三至四個月再賣掉,一次可賺八千至一萬多元,加上弟弟的四千七百元津貼與善心人送食物,解決兄弟生活。
鄧文賢每天從水里鄉山區推資源回收車,到市區做資源回收,這些年走的路等於台灣環島六十次;中午和晚上還趕回家煮飯給弟弟吃。
居家服務員林美華等人每周三天到鄧家打掃煮飯,還幫「鄧弟」理髮剃鬍子。一路看著鄧文賢照顧弟弟,水里鄉新城村長杜必先說:「兄弟從不怨天尤人,很難找到這樣知足小人物了。」
鄧文賢說:「歡喜做甘願受,反正吃不多,日子能過就好。」他還撿回不少被丟棄的神明供奉,「神明保祐我們兄弟健康就夠了」。
一年一度父親節,兄代父職的鄧文賢則不知父親節的滋味,他說:「只希望善心人幫忙整理廚房,把進出家門的濕滑路面整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