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復育紅樹林 肯亞女力出頭天 |2025.08.13 語音朗讀 7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肯亞海岸小鎮瓦塔穆居民,正進行紅樹林種苗作業。 圖/法新社馬雷雷尼婦女團體成員,檢視她們從紅樹林收集的種子。圖/法新社肯亞當地人士正致力在馬雷雷尼和米達溪河岸,復育曾經萎縮的紅樹林,恢復生物多樣性並保護河岸。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非洲東岸肯亞一片曾經日漸凋敝的紅樹林,如今因社區居民與國際合作的攜手努力,再次充滿生機。婦女與青年用雙手栽下希望的種子,國際捐助化作滋養環境的雨水,讓米達溪從荒蕪灘地重回繁茂生態的懷抱。這不只是一次環境復育,更是一場關乎生計、文化與氣候韌性的集體行動。扮核心角色 改變社會地位在肯亞馬雷雷尼(Marereni)與米達溪(Mida Creek)的海岸,一場兼具環境復育與社區經濟轉型的行動正蓬勃展開。當地婦女與青年,在「社區為基礎環境保護計畫」(COBEC)及國際非營利組織「海樹」(Seatrees)的支持下,讓曾經衰退的紅樹林重新茂盛,並透過「生物多樣性信用」計畫吸引全球資金,開啟一條環境與生計並行的永續之路。米達溪中心地帶的海灘上,年輕的紅樹林苗一株株被種下,這些樹苗來自當地社區自行經營的苗圃,由「尼瑪穆斯林婦女團體」(Neema Muslim Women Group)領頭採集種子、精心培育。多年來,她們與青年義工攜手,已成功復育數百萬株紅樹林,讓生態資源逐漸恢復,並強化沿岸的防護能力,有效減緩海岸侵蝕。這場復育行動的影響早已超越自然保護的範疇,對當地社區而言,紅樹林成長的同時,也意味經濟穩定的到來。透過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社區得以將保育成果轉化為可持續收入,為居民創造新的生計來源。紅樹林的復甦同時也成為女性賦權的象徵,「尼瑪穆斯林婦女團體」等組織在保育行動中扮演核心角色,不僅參與實地復育,更守護傳統文化與社區凝聚力。這些婦女憑藉耐心與決心,改變自己在家庭與社會中的地位,並以實際行動證明,保護自然與維繫文化可以並行不悖。動植物繁盛 重見豐收曙光一位參與復育的婦女如此形容:「每棵紅樹林的成長,都是我們給下一代的承諾。」社區的努力,結合國際的資金與技術支援,形成跨越國界的合作典範。當地居民用雙手種下的不只是樹木,更是環境復甦與希望的根基。如今的米達溪,已逐步從過去的荒蕪轉變為野生動植物的繁盛棲息地,居民重新看見豐收的曙光,鳥類與海洋生物回到這片海灣,生態鏈再次恢復活力。這個成功案例提醒世人,在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的挑戰下,社區自主行動與全球合作,正是重建自然平衡的關鍵力量。肯亞米達溪的故事,見證從地方行動到全球共鳴的可能,一棵紅樹林苗、一雙願意付出的手,就能讓環境與人類的未來重新綻放生機。 前一篇文章 花大錢給貓買床 牠卻愛窩紙箱 下一篇文章 稀有《哈比人》首刷版 拍出171萬元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5【生活快門】 喜見採茶女2025.11.0606日中文化藝術季 大阪佛光合唱團獻唱2025.11.0607水星室內樂團表演 中美寺傳遞愛與和平2025.11.0608【牽手一生】 最深的愛是 我陪你2025.11.0609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10【島嶼拼圖】乘著秋風入寶山: 走訪漯底山自然公園2025.11.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臘腸犬賴床 緊抓棉被不放24.72秒嗑光甜筒冰淇淋 有望創紀錄颱風侵襲海岸 數百年沉船再現蹤全球婚齡最久 最長壽夫妻相守83年南蘇丹視障足球隊 點亮和平之光電動輕貨車 創續航693公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