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眾近年流行使用「有機食品」養生,市售產品多標榜「有機」。消基會特別抽檢超市和有機商品專賣店所販售的有機產品,調查發現近六成產品缺乏「有機認證標章」,且有機產品與非有機產品的價差,竟然高達六倍以上。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讓「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立即上路,以導正市場,並維護消費者權益。
消基會此次採樣的二十四件有機產品中,有多達十四件產品缺乏「有機認證標章」,比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八。而其它十件貼有「有機認證標章」中,竟有一半來自非農委會的輔導,或允許驗證單位「中華有機農業協會」。
消基會昨天召開「真有機?假有機?『有機』商品調查發布」記者會,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目前驗證有機商品的單位包括有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基金會(MOA)、台灣省有機農產生產協會(TOPA)、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以及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等四家經農委會認可的驗證。
他表示,上述四家經農委會認可的驗證機構所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栽培面積達一千三百三十五公頃,品項包含稻米、蔬菜、果樹、茶葉等。
消基會檢視市售有機產品的價格時,發現普遍高於一般產品。舉例來說,查無認證卻標榜有機產品的鎮江香醋,每瓶售價一百二十九元,而一般醋約十九元,價差達六點七九倍之多。程仁宏表示,市面上出現許多「假有機」冒充「有機」商品,還賣得特別貴,包括市面上宣稱有機的畜產,包括機豬肉、蛋等,皆未經過驗證;根本就是假有機之名,行高價之實。
程仁宏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有機商品時,應察看包裝袋上是否有張貼「有機標章」及「CAS有機農產品標章」,或可上農委會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