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台南市西門國小漁光分校警衛林福祿,擅長將竹材、落葉、魚頭、蚵殼等廢物利用,創作出各種竹筏、昆蟲、鳥類及人造花等精緻手工藝品,校方將他的手工藝絕活列為鄉土教學課程,讓小朋友學習化腐朽為神奇。
六十歲的林福祿從小看祖父捕魚和製作竹筏,也培養自己動手創作的興趣。二十年前,他開始手編竹筏藝品,將撿拾或購買的竹材先打造成竹筏結構,再用棉絲線綁紮成主體,增加筏上的機房、倉庫等設備,就成為質樸、美觀的小竹筏。
林福祿每天清晨在安平秋茂園海邊慢跑運動,海邊的廢棄物,激發出他更多創意,他撿拾色澤自然的蚵殼、貝殼,依形狀黏貼組合,打造出一盆盆鮮美的人造花。
最近幾年,他更將校園植物落葉、落果,加上創意製作成各種昆蟲。如大葉欖仁的籽加上細網,製成蟬、瓢蟲;絲瓜布纖維化成螳螂、蝴蝶;木麻黃籽和鐵樹葉子,結合成刺蝟、螞蟻、蟋蟀;南洋杉葉子加上細網,成為蜻蜓等。
最令人激賞的是,利用各種魚頭骨、刺,製作成各種鳥類、青蛙、企鵝等,連造型複雜、氣宇軒昂的龍頭,也在他巧手下展現英姿。
他做得最多的是鳥類,一隻隻唯妙唯肖的白鷺鷥,很難相信是用吃剩的白帶魚頭,精雕細琢而成。
台南市政府計畫將漁光分校升格為獨立學校,將林福祿的手工藝品製作,納入鄉土教學課程,高年級學生在他指導下,學習各項手工藝創作,未來也可成為「種子教師」,而漁光社區發展協會也請他開設研習班,指導社區民眾第二專長。
林福祿希望這些手工藝製作技巧,能成為漁村社區特有文化,並透過有系統的教學,不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