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豪(右)首創唐詩功夫,帶領孩子邊學唐詩邊學武術,動靜兼備。圖/高宛瑜
【本報新北訊】武術老師任培豪首創「唐詩功夫」,甫參加文化部文創之星奪首獎。他以詩詞設計武術動作,讓幼兒一學就上癮,唐詩也朗朗上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任培豪的學生最小兩歲,跟著他大聲朗誦「相思」,一邊作出灑豆動作,結合蹲馬步、踢腿、打拳,每個動作都富有詩意。帶著4歲兒子來學習的家長張宛鶯說,透過唐詩功夫,兒子唸一次唐詩就會背,比正經的讀經更有趣。
33歲的任培豪畢業於文化大學國術系,習武20多年,當初為教注意力難集中的幼兒學武術,靈機一動以唐詩為素材設計動作,他說,唐詩結合武術就是「力與美的結合」,讓幼兒「動靜皆宜」。
任培豪目前設計了12套唐詩功夫,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憫農詩」、「春曉」等,教學時講述詩詞涵義,例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傳達農夫辛苦的耕作、珍惜的意義,打拳還能學到品格教育。
「武術不只是健康、養生、保護自己,它還有很多可能。」任培豪說,無形的創意反而更能與其他領域結合,他曾為慈濟的靜思語、聖經祝禱文設計不同的拳法,「武術也能表現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