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特稿】軍公教月退俸發放方式政策大轉彎,這種幾乎沒有影響到實質利益的政策調整,都會因為關係人的不同考量所發出不滿之聲,就急忙喊卡,那政府如何對年金等更高層次的改革著手?難道要等各年金瀕臨破產才想辦法嗎?
行政院財政健全小組,為了替國庫省錢,決定將軍公教月退俸發放的方式由每半年一次,漸進式的先改為季發放,最終希望能改成按月發放。平心而論,這項政策對日漸困窘的國庫是有益助的,同時也沒有削減到關係人的一分一毛錢,應該是個「雙贏」的政策。
沒想到,政令一出,卻引來部分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反彈,有人以破壞既有的財務規畫而不爽,有人則有不被尊重的感覺,認為沒有事先做溝通。行政院一聽聞有人不滿,立刻緊急踩煞車,還連夜發表聲明。
若是好的政策,必能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至於其他意見則應多協調溝通,相信也能化解,不是聽到反對聲就喊卡,這樣難怪引發外界質疑與連結選舉考量。
更重要的是,如果連這種一分錢都不減的改革都做不了那未來如何面對更複雜的年金問題?軍保將於民國一○七年面臨破產邊緣,勞保一一六年、教保一一七年、公保一一八都面臨同樣窘境,難道要等水淹鼻孔時再來想辦法?
馬總統曾宣示要在任內完成年金改革,行政院與考試院也積極提出改革方案,如果從退休俸這種連「微調」都動不了,年金的改革勢必要等到火燒眉頭才可能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