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魔法師羅申駿 點亮金曲獎

郭士榛 |2014.07.14
7090觀看次
字級
第二十五屆金曲獎視覺統籌羅申駿,堪稱頻道形象魔法師。圖/JL Design提供
金曲獎片頭主視覺設計。
金曲獎主視覺片頭。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台灣數一數二的視覺動畫(motiongraphic)工作室「JL Design」,創辦人羅申駿擔任今年第二十五屆金曲獎頒獎典禮的視覺統籌,他率領的JL Design設計團隊這幾年在國際各大獎項屢有斬獲。羅申駿強調,金曲獎不只是台灣樂壇的大事,更是華語樂壇指標盛會,他在針對金曲獎創意及精緻度的呈現,花了許多心思,並和所有設計團隊溝通。

東風人馬 12年重聚

今年的金曲獎已經落幕,頒獎典禮難得褒多於貶。幕後工作人員包括羅申駿、舞台設計馮建彰、表演動畫設計徐國祚等,主要技術負責人幾乎是十二年前統籌第十三屆金馬獎的原班人馬,在當年為東風衛視副總的陳鎮川登高一呼下,全部自動歸隊,再次測試彼此的默契與能力。

這次羅申駿主要操刀金曲獎的主視覺設計,他利用拍器、鼓、琴弦、琴鍵、音樂盒等元素,將原本金曲獎LOGO重新解構,這些「跳動的符號」象徵著台灣音樂工作者的傳承,不斷的譜出動人音符,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金曲獎頒獎典禮要莊重、典雅,羅申駿是以傳承、接棒的概念設計。他找來台灣音樂設計的中生代與新生代設計師,包括蕭青陽、聶永真、劉悅德、小子、賴佳韋等一同參與。羅申駿強調,這些人都是華語音樂工業的一分子,他們加入具有重要意義。

不缺批評 缺改變的人

一開始羅申駿就決定拉高整個金曲獎頒獎典禮的規格,「要做,當然就要做到最好。」羅申駿指出,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去改變的人。他認為,過去台灣有很多人老是喜歡拿「市場小,當成做不好」的藉口,他們這次就是要告訴大家,只要拉高格局,自然就能打開市場,大家應該要試著挑戰自己,凡事做到最好。

遇事會擔心但不害怕,羅申駿一步一腳印的去做,「JL Design」於二○○七年負責台灣第一個高畫質頻道的形象包裝,羅申駿參與策略發想,親自幫頻道命名為「HiHD」。這個案子就在他創立公司第二年獲得Promax|BDA金獎。

草創公司時他才三十出頭,羅申駿並沒有被現實嚇阻而退縮,他努力將自己看到的視野告訴同仁,讓他們知道面對最難的國際挑戰,要如何奮鬥。他認為「環境不會因你而改變,作品是最好的發聲武器」,現在公司穩定發展,羅申駿更大膽參加各種國際設計比稿,最近兩、三年,接連獲得迪士尼頻道亞洲形象宣傳短片案,去年擊敗各國設計好手,奪下半島電視台的品牌規畫設計案。

本土實力 驚豔國際

從小喜歡畫畫,且沒有拜師學藝,媽媽是他走向設計的啟蒙師,從小帶他看電影、逛百貨公司看櫥窗,總要他說些感想,並和他溝通交換意見。羅申駿很小就認定自己要走向設計之路。十八歲進電視圈,一路跟隨現知名動畫製作人徐國祚,徐國祚說羅申駿是把沒刀鞘的刀,做事勇往直前,徐國祚引導他「要用疏緩速度去做事」,羅申駿表示,徐國祚在他人生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電視台助理導播一路做到編導、動畫設計師。東風電視、迪士尼頻道、HBO,不同的頻道,面對不同的觀眾、滿足不同需求。羅申駿以復興美工培養出來的本土實力,驚豔國際。

二十四歲時,羅申駿就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受邀到新加坡工作四年,讓他完全改變視野。羅申駿說:「台灣機動力強,很會解決問題,缺點是不能一次斷病根。」台灣多數電視台老闆只把電視當頻道,只迎合消費者,電視台受限於預算、時間,不習慣砸錢做頻道包裝,不會努力創造品牌,因此每個頻道都看來像綜合台。羅申駿知道台灣電視生態難改變,但他不離開台灣,仍會在這美好土地上努力。

小檔案

羅申駿

197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在台北成長。復興美工電腦動畫組第一屆畢業。現任JL DESIGN 創意總監、台師大設計系兼任副教授。

1996年從年代電視、東風衛視到13屆金曲獎的擔任視覺統籌設計,2002年以東風衛視頻道ID設計獲得PromaxBDA Asia最佳頻道識別銀獎,為台灣第一位獲獎的設計師。

25歲被延攬至新加坡工作,為HBO/ Cinemax/ Channel 8等頻道視覺包裝。2007年回台北創立JLDesign任職創意總監,為文建會、客家電視頻道與第一個高畫質電視頻道HiHD打造品牌識別設計。2014年擔任金曲獎頒獎典禮的視覺藝術指導與統籌,創造視覺設計與動態影像(Motion×Graphic)史上最大跨界合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