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罹患遺傳性罕見疾病,再也聽不見聲音,黃子綝熱愛繪畫,在一次次與病魔搏鬥中,仍以斑斕的色彩畫下對生命的熱愛。圖/黃子綝
文/于劍興
「請問妳叫什麼名字?」
「黃子綝。」我在治療室外回答。檢查後第一次到醫院做放射線治療。
穿著超過膝蓋白色長袍的技術員確認完名字,手指著前面要我走到一個冷氣十足的陌生空間,開始任由擺布。很開心可以不用上學,但是,來醫院做治療,好麻煩。
那段時間,讓自己很介意的還有一件事,在拿到那張和身分證大小一樣附有照片的證件後,我像是挨了一記重重的棒子,一檢查出聽力障礙後,也去做了殘障鑑定,通過就能接受政府的補助。
就這樣,我成為被認可的殘障人士,包括聽力,還有輕度的肢體障礙。當幾年後身障手冊到期需要重辦時,聽力已經完全喪失,補助變成重度標準,愛面子的我也沒再去鑑定肢體的障礙。
生病,不見得都只是壞事。有時,更像是一個護身符。我開始一個禮拜請三、四堂課。班會、周會都是我敬謝不敏的場合。只要說要看病、不舒服,老師總是二話不說就准假。我不想騙老師,但戴著助聽器,還是聽不清楚。現在上課的學習效果不好,只能看自己的書,既然如此,上課與否好像已經不太重要。總之,只要那天沒重要的事,我就提起勁去學校,要不然就待在家看書、逛書店,或者去畫室。
星期一下午,我推開畫室的大門。老師沒多問什麼,本來還擔心她會問我為什麼沒去學校。至於醫院的放射線治療,我很快就決定不去了,大概只做了兩次,還是三次吧?!我不知道這樣的治療對我的病情有什麼幫助。
「妳的耳朵怎麼聽不到?」
老師趁著我在整理桌面時問,「可以說嗎?」
「那妳聽了後可別嚇一跳喔。」我說。
「好呀,妳說說看。」老師沒打退堂鼓。
「嗯,就是醫師說我身上有七個地方長腫瘤。」我不經意地把眼神飄到旁邊。
我笑了笑,裝做不太在意,老師也沒再多問。
……
「老師,我今天想睡在這邊。」我問。我知道她不會說「不」的。
「怎麼又不想回家?」她問。
「等一下記得要打電話回家,別讓媽媽擔心。明天下午要不要一起去外面找靈感?」
這可是在這個畫室最棒的福利了,大家擠進老師的小綠,有時,到草屯公園,或是八卦山寫生,也曾跑遠些到集集鎮上的一處生態園區,可以看到好多奇怪的生物。老師除了教我們怎麼看牠們的身軀與動作外,就是拿著相機拍不膩似的,這些都可能是以後教學生的材料呢。動物、風景、特殊的房子,是她最愛的蒐集對象。
「Do Do Ro給妳。」老師說。
「真的嗎?別開玩笑啦!」我可不敢相信老師會把她養的第一隻狗送給我。
「妳可以幫忙養嗎?」
她收起笑容一臉認真的說。我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只是,Do Do Ro跟我回家,那Gi Gi會不會孤單呀?」
「因為爸媽說養兩隻狗不太好,要求我一定得送走一隻。」
「是喔,」我忍不住笑著說。「但到底是為什麼呢?可以告訴我嗎?」
「唉,就因為兩口犬,年長的那一輩覺得不好。」老師有點埋怨的口氣。
……
「老師,少女漫畫寄獎品來了喔。」
我忽然想到這件事情,也算轉移注意力吧。
「喔,恭喜妳。」
「是一支代針筆,」我說,「正好用得到。」
我投稿的作品是一幅黑白扉頁,上面有一對男女主角。「其他同學的結果不知道怎麼樣?」老師自顧地說著,她總會把大家的作品整理好,然後一起寄到少女漫畫去。
Do Do Ro的個性外向,應該能夠忍受離別的苦,而且又是送給牠已經熟悉的人,這大概是老師放心交給我的原因。那天晚上睡前的對話不知何時結束,但我應該是一直保持著微笑入睡吧,因為明天就能出門玩,而懷中的小狗也準備要跟著我回家。
從到醫院檢查後,這一晚,真是好久沒有睡過的安穩。
(摘自《當聲音去流浪》,南方家園出版)
作者簡介
于劍興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畢業,現於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工作。著有《醫者的容顏》等。新作《當聲音去流浪》是關於一位患有遺傳性罕見疾病「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因而聽不見聲音的女孩的青春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