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泵浦

文/周豐堂 |2014.07.11
1682觀看次
字級

文/周豐堂

當自來水還未普及時,鄉下很多地方都用水泵浦,用水泵浦汲水偶爾會夾帶砂粒,那是簡便的取水工具,只是現代人少有認識,它快要變成老骨董了,最後只會在歷史博物館展示。

老家正屋朝南,是一條龍民居,東西橫亙三十餘米,在最西處有一水泵浦,這泵浦是爸爸和其兄弟在移墾年代時開鑿,在那墾荒歲月,水泵浦除供自家使用,還給附近農家方便,鄰居常來打水,就像平常家人,一方水養多方人家,水泵浦流水轆轆,也流淌歡樂情愁。

住屋遠離河濱,自從開挖泵浦才解決用水問題。水泵浦一方天地就成為媽媽浣洗地方,至今我仍清晰記憶媽媽蹲踞水邊浣洗的模樣。洗衣時,我總要留下打水。清洗一堆衣物需要許多清水,才打好一盆水,一下子就陷落,又要重新來,這樣一再反覆,常讓我看了心急,嘟噥小嘴央求媽媽輕些滔水,不要讓水溢流,那時童子童心完全不懂洗衣人的辛苦。

小時候挑水也算家常,那時哥哥們不是到外地讀書,就是離家當學徒,只剩下么兒我,家裡廚房和盥洗用水都必須肩挑,廚房位在最東的位置,必須來回幾趟才能裝滿一缸水,我那時候個子小手臂不長,挑水時無法扶持水桶,只好將兩臂橫掛挑竿上,那樣子就像耶蘇上了十字架,也像老鷹展翅,只是讓兩只水桶在空中搖晃,搖到廚房水只剩六、七分。這樣挑水,直到爸爸買了抽水馬達時才停止。

水泵浦邊住著兩位單身榮民,山東大漢學蘇武牧羊,河南老鄉種地納糧,他們居家用水省事,草屋沒有水缸,用水都是手拎水桶去提,晚上洗澡也不麻煩,只要臉盆毛巾到泵浦邊打盆水,捲起褲管剝光上身,用毛巾擦拭身體就行,這種方法可能來自戰場,只是和平時期還不改其樂,因這個機緣才讓我見識到「乾洗」的方法。

老兵乾洗,用水可不比水牛喝的多,農家每天必須牽牛到水邊喝水,一頭耕牛一次可吸吮半桶的清水,牛飲不可小覷。夏日無事,小孩子也會來到水泵浦消暑,打上一盆地下水,那水冷冽,往頭上一澆,暑氣全消,也可以打泵浦噴水,噴得小孩吱叫亂跳。鄉下孩子沒什麼遊樂,如此這般也能好玩。七、八月溽暑天氣,洗澡時,我常到水泵浦邊洗冷水澡,只是不學老兵用水那般寒酸,而是一桶又一桶澆淋,直到通體舒暢方休。

國小四年級,祖母七十生日,「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何等大日子,那年爸爸和叔叔為祖母做壽,殺豬公擺豪宴,北部親戚都來花蓮,當天宴客,就連學校老師都是上賓。祖母生日那幾天,水泵浦因取水方便,便折騰好幾天,左鄰右舍都來幫忙,七嘴八舌,手忙腳亂,總舖師在那裡埋鍋燒柴,大鍋爐圓蒸籠,水煙翻騰香氣四溢,這是水泵浦最熱鬧的時候。

年紀稍長,多了心思改造水泵浦單調模樣。未徵得家人同意便砍了四棵銀合歡,比腿粗大,又到後院切了桂竹,細細長長,在泵浦上搭起棚架,又在一側空地挖地圍籬種起絲瓜來,那年夏天,水泵浦就多了翠綠,瓜架上長滿瓜果。第二年更進行新的嘗試。水泵浦邊下的水溝,我另闢河道去導水,種了一排香蕉,從此後院多了蕉風蕉雨,鄉下人難得買水果,自家種了香蕉,就不愁沒香蕉可食,這比什麼都精算。

從此,水泵浦就不再無聊了,那棚架上藤蔓慢條斯理,翠綠中開滿黃花,蜜蜂蝴蝶常來逡巡,夏天瓜瓞綿綿,生意盎然;香蕉生在水邊,給水充足,長出的香蕉又高又大。那排蕉林,四時常青,小孩子最懂「在叢黃」的好處。一種期待,多種心情,只有鄉下孩子才懂。

如今,水泵浦早被自來水取代,老家改建,那懷舊的古早味就功成身退,當初父執輩們合力挖井多辛苦,回想過去村民和泵浦緊密結合,如今,流金歲月不返,泵浦不是被冷落就是嫌礙空間,一個接著一個被毀棄,只剩下老一輩的人還記得水泵浦模樣。一些閒步街市的老人,偶爾走進公園,指著牆邊那生黃的鑄鐵罐,對他的孫子說:「這就是打水泵浦,以前我們就是喝這水長大,現在阿公還可以打水給你看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