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大學指考作文題目「圓一個夢」,考生雖然認為好發揮,但閱卷老師發現寫得好的文章並不多,有考生還通篇文章寫「王建民」如何圓一個夢,並沒有和自己的生命經驗做連結。也有考生四段文章,寫了4段夢,都無法拿高分。
大考中心委託閱卷的台大中文系教授李隆獻今天舉1個拿到A+,讓他眼睛為之一亮的作文解析說,考生的夢是做硯台,文章整體層層推進,有情感也有反省,是目前看到表現最佳的作文。
考生第1段破題點出做硯台與自己的夢想,第2段寫童年時光,和父親到海邊撿石頭,「黯淡無光的石頭,總能在父親的鬼斧神工下刻出美麗的紋理,變成一方方好硯。」
李隆獻認為,第3段寫得最好的在於,「我發現親手雕刻的硯品就像自己的人品,雖然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裝載了最重要的誠意。從雕刻硯品的過程中,我也逐漸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該段內容把硯台和做人修為連結在一起,表達出真切地反思自己的缺失,以及如何改進,雕刻硯台也雕刻自己。
最後1段,學生寫到自己做硯台的過程中雖然有許多失落和失敗,無法做出像父親一樣的藝術品,但只要堅持到底,也可以做出具實用、對人有用處的硯台。
李隆獻說,這篇文章只有適當修飾,但是「大巧若拙」,看似樸拙的句子,卻表現出真正巧文。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只求表現華麗的詞藻,內容卻空泛、不切實際。
他說,目前作文閱卷1000多份,尚無超越此篇文章,所以給了A+,25分,希望還有其他考生可以超越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