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所謂「離經一字,即為魔說」,我在一家寺院裡看到一段偈子,原本是「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卻改成「如來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請問這是否魔說?
福報禪師答:佛教叢林有句話說:「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代)不如一袋(代)」,在詼諧中,道盡祖師大德對於佛法傳承的期許和憂心。
阿難尊者常隨在佛陀身邊聽佛陀開示,後來經典結集還是由他背出佛陀所說的佛法,古德有句偈語即如此讚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即便如此具有權威性,但是當阿難尊者一百二十歲時,有一天聽見一沙彌背錯偈語,而予以糾正,卻遭到沙彌的老師非難,說阿難已經老朽,記憶力不好,不是沙彌背錯,是老阿難記錯。阿難尊者不勝感慨。
所以「離經一字,即為魔說」其實是觀念問題,並非在字句上計較;也就是說,妄讀佛法、曲解佛法,則雖然手捧佛經,心卻背道而馳,不見佛法的真面貌。有一種人廣讀經典,但是一天到晚斷章取義,用來檢視別人,反而製造煩惱和惡緣,這種也可以解釋為「離經一字,即為魔說」;有一種人執著佛經中一字一句,不知變通,引起自他的煩惱,這種人孟子的說法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佛門則說是:「離經一字,即為魔說」。
「菩薩」意指「覺悟有情」、「如來」指「由真理而來,成等正覺」之義,廣義上是一樣的,如果硬要分層次,那麼菩薩可以常遊畢竟空,如來更沒問題了,只是如果是大眾已經熟習的、流傳既久的偈子,尤其是經典所記、古德高僧所作的詩偈,確實不適宜更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揣測和疑慮。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皆歡迎讀者e-mail至mtn15@fgs.org.tw,或傳真至(○二)八七八七一一九○詢問,福報禪師將陸續和大家一同探訪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