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澤涵
對於技藝、本領,我很認可「一」和「精」,能做到這兩個字的,已夠格占一席之地了。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嘛。且慢!這寓意雖好,但是否誇張了些?諺語有其相對性,或說針對性。比如,體制、領域、用途,以及個人素質等。小農經濟時代,「家有良田千畝,不如薄技在身」,確實很受用。然而,目下發展迅猛,競爭激烈,更需要通才。
假使,你只有一技之長,該如何應對紛繁的現實?說得通俗些:一個人談業務的水平高,開車的技術高,載著客戶去鄉下工廠的路上,汽車拋錨了——不會修理——耽擱了老半天,那麼這筆業務可能會前功盡棄;一個人既會理髮,又會烹飪,還會捏泥人,那一時找不到理髮店,還能去餐廳,若餐廳也關門了,還可以挑副擔子走街串巷。
況且,平日用慣了的伎倆,若再不思變通,別人摸清了此中之道,就會受制於人。有的人看起來就那點能耐,實際卻深藏不露,只為以防萬一。
比如,某人無意間得罪了人,對頭派了個惡棍去教訓他,誰知三兩下就被打退了,因為他還有一手夠硬的跆拳道——若這是個公開的祕密呢?對頭可能就會派好多個人去對付他,這樣就會雙拳不敵四手。
多招鮮,已不俗;招招鮮,是難能的,但確實存在。鐵打的事實,非軟舌之力所能改變的。
豐子愷這樣評價李叔同:「做什麼,像什麼。」確實!詩詞、音樂、繪畫、書法、戲劇,哪一門不專業?就是做和尚,也能做成「高僧弘一法師」。
英國影星丹‧史蒂文斯也是,他倚仗《唐頓莊園》中「大表哥」一角,一舉成名。此外,文學素養也極高,是英國布克文學獎的評審,當這一重身分曝光後,人們對他的迷戀又加深了一層。
「人無我有」,而且「人有我優」,這類人無疑是吃香的!
大陸劇作家曹禺窮畢生之力,寫了八部劇,部部經典,有「中國的莎士比亞」之稱。但你猜他心無旁騖到什麼地步?勿說其他,就是交際也是個低能兒,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穿衣服也能少一個袖子。他真是斷了一切其他念頭,將魯迅那句「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名言,發揮到了極致。
這種狀態是很難評價的,只能說這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
牟子《理惑論》中有一妙言:「見博則不迷。」其實,「精」和「博」之間,從來不存在打壓關係,彼此各有用處。然而,有一點很明確的,人生八成的目的和精力在於解決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而不是拚手段的高低。或許,有些時候,我們應該放寬對「鮮」的要求,不必如何精,實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