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與其依賴外食,擔心衛生與食安問題,還不如在家利用當令食材、自製省錢料理,不但吃得到美味,更多了健康與安心。
圖/記者邱麗玥 食譜提供/許桂月中醫師
文/記者陳玲芳
炎炎夏日,與其依賴外食,擔心衛生與食安問題,還不如在家利用當令食材、自製省錢料理,不但吃得到美味,更多了健康與安心。
「全心堂」中醫診所院長許桂月強調,吃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黃帝內經》中談到人要如何才能長壽,明確指出:智者之養生「必順應四時而適寒暑」,意思是聰明的人的養生原則是,順從春、夏、秋、冬和陰陽消長的規律,適應寒、熱、溫、涼的變化,唯有如此,人才能活得健康長壽。
夏季飲食 「三多一不」
許桂月中醫師說,在炎熱的環境中,人體的體溫調節,水分代謝、循環、消化,神經、泌尿與內分泌系統,都會產生明顯的的變化。此外,也常因食欲不佳、消化吸收不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即門診中常見的「夏季疲勞精神倦怠症候群」的產生。
許桂月說,夏天是一年當中身體代謝最旺盛的季節,所以要隨時注意營養的補充。當身體的代謝機能旺盛,會加速蛋白質的分解,所以要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取充分的維生素,可提高身體的耐熱能力和快速恢復體力。因此,夏季要多吃新鮮蔬菜、各種水果,如西瓜、奇異果、李子、番茄、芭樂等。
夏季暑氣、濕氣過重,可充分攝取清熱、消暑、利水、祛濕的食物,來緩解因暑濕帶來的身體不適。常見的清暑利濕食物有:綠豆、薏仁、紅豆、冬瓜、西瓜、絲瓜、黃瓜、苦瓜、酸梅等。
其次,要多補充水分,來平衡身體的代謝功能,減少疾病和中暑的發生。另外,夏天天氣炎熱、食欲不佳,所以飲食應以清淡少油、容易消化、少量多餐為原則。
許桂月提醒,辛熱過燥的食物一定要少吃。同時,也不宜過度食用甜品,因為甜味會助長濕氣的產生,濕氣過重會使脾胃功能下降,影響腸胃的吸收和消化功能。
她歸納夏季食療重點,應遵守「三多一不」原則,即多補充水分、多攝取營養、多食清熱利濕食物,不宜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明目五色三明治
材料:
白吐司8片、小黃瓜2條、枸杞子10公克、玉米粒20公克、綠竹筍20公克、黑木耳10公克、馬鈴薯30公克、沙拉醬20公克。
作法:
A.將綠竹筍、馬鈴薯、黑木耳切丁,放入電鍋蒸15分鐘放涼備用。
B.將小黃瓜切丁和A的材料、枸杞、玉米粒置一容器中,加入沙拉醬拌勻。放入冰箱30分鐘後取出,夾吐司即可食用。
清暑益氣菇菇盅
材料:
冬瓜約1/4個(選頭或尾,連皮)、喜好之菇類適量、綠花椰菜20公克、大棗6粒、東洋參10公克、香薷草6公克、仙草6公克。
作法:
A.將冬瓜洗淨外皮,先將籽挖掉,再將瓜肉挖出來備用。(小心不能將皮挖破)
B.香薷草和仙草用800CC熱開水浸泡20分鐘後取汁去渣,備用。
C.將各種菇類、花椰菜、大棗洗淨後,和東洋參、冬瓜肉、B的藥汁一起放入冬瓜盅裡,放入電鍋蒸2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