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名醫燒炭自殺」,斗大的新聞報導讓人錯愕之餘還有一堆問號:醫師不是幫人解憂的嗎,怎麼解不了自己的憂?醫師怎麼會自殺呢?
這些問題就像問:「醫師也會生病喔?」別這麼奇怪,醫師也是人啊,只要疏忽了照樣會生病,但這不符合一般人「對醫師的期望」,以為白袍加身一定擁有銅牆鐵壁的身心,是人間的驅病使者,再怎麼苦、承受再大的壓力都要吞下,而醫生也自認「受不了,向外求援是很丟臉的」,於是醫者天天辛苦為病人解苦,卻忘了(或逃避)關照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亮起紅燈。
有位同事的先生也是精神科醫師,在南部頗有名氣,然而在一次校內演講(主題是如何與小孩溝通)時說,他在醫院裡是很多父母公認的孩子王,不少人還認為當他的小孩最幸福了,可是他哽咽的說:「我承認與自己的孩子有代溝,有時一個禮拜都沒說一句話。」剎那間我們面前的「專家」,頓時成了有血有淚的「父親」。
他承認自己並非萬能,甚至有時還否定自己的能力。他說,剛開始時他很怕被人知道家裡的情形,如果被人知道,他就混不下去了,更讓他深以為苦的是,為啥行醫多年的秘密武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頻頻破功?
多年之後,他終於想通了:「幹嘛老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有時生活上的些許不如意,更能顯出完美的可貴啊,承認自己力有未逮、承認自己有缺點並不可恥。」
或許吧!不要太在乎外界加諸身上的刻板印象,做自己的主人對自己誠實最重要,照顧別人之前先愛自己吧,不必每天好累地追求別人給我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