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四川省重慶的千年華巖寺,正籌建重慶首個「佛教博物館」,日前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首次舉辦「走進考古現場」系列活動,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解讀、講述寺院文物、遺址掌故等。
道堅法師說,華巖寺籌建的佛教博物館,位在七佛塔附近,預計占地近七千平方公尺,將於下半年動工。屆時將展示近千件漢、唐至今的佛像、貝葉經等珍貴文物。
重慶華巖寺始建於唐宋,經歷代擴建而成,明、清兩代均有重大修復。
該寺為佛教禪宗道場,接嗣於重慶市梁平縣雙桂堂破山大師,傳臨濟宗三十二世法。
近四百年來,經歷六十多任住持,曾傳法到成都、內江、瀘州、樂山、巴縣(今巴南區)以及北京華巖寺等;在《巴縣志》裡,留有「華巖寺宗支流衍天下」的記載。
華巖寺占地十六萬平方公尺,分為大寺、小寺。大寺殿堂建築系傳統庭園式磚木結構建築群。分為前、中、後三殿堂,即大雄寶殿、聖可祖師堂和觀音堂。
寺左側為接引殿,內有釋迦牟尼、觀世音、達摩尊岩像,藏經七百餘卷;大雄寶殿的十六尊者木浮雕,為各寺院所少見。小寺即華巖洞,與大寺隔湖相望,為華巖寺之祖廟。
華巖寺自古高僧輩出,歷代眾多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皆曾到訪,留下數以萬計的詩文匾聯及墨蹟碑刻,彌足珍貴。古有大施主楊繼芳贈地興廟;重慶知府陳邦器鑄像禮佛;書壇名手龔睛皋訪僧談禪;晚清宿儒趙熙賦詩紀勝。
接引殿旁、淨心園前一座宮殿式樓台建築,內有素食餐廳。華岩寺素食既有寺廟素食的傳統,又獨具一格。清鮮淡雅,種類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