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佛中成長自己

文/人間社記者周圍輝 |2014.06.22
1333觀看次
字級
慈容法師
陳林泉居士
江峰平居士
陳彩萍居士
黃瓊霞居士

上周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怎樣做一個佛光人」,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主持,中區協會區副會長江峰平居士、中華總會理事陳林泉居士、桃竹苗區協會區副會長陳彩萍居士、南區協會區委員黃瓊霞居士為與談人。

慈容法師表示,大師曾說「人生三百歲」,人活著重要的是讓生命歲月留下歷史。信佛、學佛最重要的是行佛,佛光會的工作是行菩薩道。

參加佛光會的活動,重要的是「一師一道」。一棵樹如果常移動,就不易生根,不會茁壯。佛光人參加各種活動提升氣質,從參與中成長自己,所以要能隨緣增上。

「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師來台時空無一有,如何能辦大學?都是從「給」裡面得來的。「三好、四給、五和」,是我們平常增上學習的資糧,能幫助我們生活幸福安樂。

生活上隨遇而安

陳彩萍未學佛前,與同事談論是非,內容盡是計較、比較,內心沒有快樂。學佛後生活變得簡單自在,每天作早課,對一天的開始心存感念。當懂得轉念後,歡喜承擔,生活常覺知足安樂。先生從電視上,看到她在佛館參加知賓大隊校閱踢正步時,讚嘆說,我們家裡的歐巴桑居然變成花木蘭了。

修行上隨心增上

江峰平告訴自己,生活要隨時自我檢點,修改行為。佛館門前看板,往佛光山方向,剛好寫著「眾善奉行」,往回家的方向,剛好寫著「諸惡莫作」。幽默地說,來佛光山要「眾善奉行」,回家千萬記得「諸惡莫作」。

從參加佛光會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與成長,很高興一家人都加入佛光會,太太是督導,兒子是童軍團小隊輔,女兒是人間社小記者。常行三好,與人溝通用微笑方式,自然得到圓滿結果。學佛路上,有緣追隨大師,更要努力學習。

社會上隨緣不變

黃瓊霞說,隨緣不是隨意,而是珍惜當下的因緣盡心做,不執著。在職場上同事好奇地問她,為什麼人緣這麼好?她分享是實踐三好、四給所發揮的功效。分會中曾因幹部不肯幫忙而有怨言,事後覺得慚愧,大師說過「結緣比結怨好」,轉念後,常關懷幹部,原來不肯幫忙的幹部,後來卻成為得力的助手。

生活要過得有意義,必須具備三要素「有人愛、有事做、有具體目標」,社區公益服務,隨緣給人歡喜,結果受到大家的肯定尊重。

處事上隨喜結緣

陳林泉說,佛光人最會與人結緣,演講會中只要有佛光人,掌聲一定很大聲。

一般結緣的方式,有語言、財務、智慧、表情等布施。

當蘭陽別院完成,道場需成立金剛隊護持時,中區的陳嘉隆副總會長傾囊相授,提供寶貴資料,幫助金剛護法順利成立,這是智慧的結緣。

成立金剛龍舟隊,從早期純粹是佛光人參加,發展到現在,成員中亦有信仰天主教的人參加,廣結教外更多善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