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詠稜
「來喔!來坐喔!有麵、有飯、有壽司、有粄條……」一聲聲的叫賣聲喚醒了沉睡的城市。
「快一點!今天要去建國市場採買。」「好,沒問題!攤子我會顧好。」師兄騎著他的寶馬,快馬加鞭,消失在馬路盡頭;每次師兄去採買,我即上緊發條,「老闆娘,我要炒麵、當歸湯;我要白乾麵、菜捲湯;我要羹麵用粄條煮;我要陽春麵,湯麵分開裝;我要素燥飯配餛飩湯……」哇!線路太忙,電腦當機了,重新開機,對不起!您剛剛點的是?喔!黃湯麵加豆包加辣。
這個菜市場裡的煮麵台,是我的人生舞台。我用最大的努力,盡情演出,常常忙得人仰馬翻。又是外帶,又是這裡吃,舞台上一片杯盤狼藉。建志吃完早餐,看我忙不過來,不忍離去,一桌又一桌收拾碗筷,在客人間穿梭。「建志,好了啦!快去學校,為人師表,要做個好榜樣,不要遲到!」建志卻老是回答:「來得及、來得及!」
阿宏哥哥的媽咪買小菜,看我們被客人團團圍住。整個賣場水洩不通,煮麵煮到沒碗可裝,師兄竟抽不出身洗碗。她本想買個小菜就走,頭上還戴著安全帽,背著背包,走到水槽邊,拎起袖子洗起碗筷傳遞給我。我感動地說不出話來。送早報的淑惠亦如此,總自動的幫我拿餐具打包外帶的湯、麵。讓我非得喊她:「淑惠!您的麵都糊了,快點拿回去給孩子吃!」
每年大年初一,慣性地有一對夫婦出現在麵攤前。「我的太太就是為了聽你一句話,讓我專程載她來。」一如往年,我端著熱騰騰的陽春麵到她面前。當我放到桌子那一刻,熟悉的話再度響起,「小心燙喔!」我們相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七、八月學生放暑假,客人看見我,一臉吃驚的樣子。「阿姨,您去哪裡度假?」「哈哈!我去菜市場,煮麵度假。」說著一口閩南語的客人問:「老闆,唉喲!您那個『印尼』的老婆好厲害,很會做生意。」「唉呀!您也很厲害!把她看成『印尼的』,她是台灣製的啦!」豔陽下,我皮膚被晒得黑乾黑乾,只剩眼白、牙齒白白的,乍看之下,還真像「印尼的」!
菜市場的夏天頂著大太陽,柏油馬路晒得發燙,電風扇吹出熱風,客人也跟著趕。三面夾攻之下,中暑是家常便飯。晚上師兄幫我刮痧、按摩,消除疲勞。他催我去睡覺,回過頭──只見在燈光下拖地板的背影……這個畫面,一直深烙在內心深處,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再迎著每個早起的太陽,仰望台中的天空,揭開了我一天的序幕。路上車水馬龍、行人匆匆,趕上班、趕上學……就在這匆忙時間裡,熙熙攘攘人群中,有著那些善良、貼心、可愛的客人。回憶每刻,我們在小麵攤騎樓下,相遇相識、相知相惜,片片斷斷湊成人間最真、最善、最美的畫面。
誠摯邀約──請您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