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出爐,由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同獲。唐獎基金會表示,兩人獲獎的原因是「分別發現免疫抑制分子CTLA-4和PD-1,並證明其可應用在癌症免疫療法中,帶領人類進入醫藥新紀元」。艾利森和本庶佑皆表示,對獲獎感到非常榮幸,兩人也將來台領獎,並發表專題演講。
中研院院士張文昌指出,早在1980年代就有癌症免疫療法,和一般癌症治療「從外部投藥」的作法不同,希望藉由加強人體免疫反應,從內部消滅癌細胞。當時的作法是將能殺死癌細胞的「殺手」T細胞取出活化後、再放回體內,但效果不太好,因此不被看好。
1995年,艾利森首度發現T細胞表面有1種「抑制受體」CTLA-4 ,只要和其他小分子結合,就會被啟動並「阻止T細胞開殺」,他進一步發現CTLA-4的抗體,能像罩子般將CTLA-4保護著不被啟動,「解放」T細胞去殺癌。
無獨有偶,1992年本庶佑意外發現PD-1這個蛋白質,原來也是T細胞的抑制受體,後來他證明PD-1是讓癌細胞在免疫系統前「偽裝成正常細胞」的關鍵。這個發現引起其他科學家的興趣,競相發展PD-1的阻斷劑,讓癌細胞原形畢露、以治療癌症。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表示,這些發現已被用來開發癌症免疫療法藥物,在臨床上效果顯著、能延長病患壽命,副作用較化療低,讓醫界相當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