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食品、藥物或藥物間交互作用案例屢見不鮮,高血壓患者若同時服用降血壓藥、吃含鉀的低鈉鹽,恐引發心律不整。藥師建議,高血壓患者購買食鹽時應注意包裝標示,並提醒患者每天不要攝取超過5公克的鹽,也就是大約5個布丁湯匙分量,才能控制血鉀濃度。
國泰醫院藥劑科藥師蔡蕙君表示,一般人吃低鈉鹽、低鈉醬油都沒問題,但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子阻斷劑(ARB)等降血壓藥,會讓患者減少排出鉀離子排出,造成血中鉀離子濃度較高。
但坊間的低鈉鹽產品,鉀含量較高,若長期使用恐引發高血鉀,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心臟麻痺。此外,包括胡蘿蔔、芹菜、茼蒿、空心菜、菠菜、莧菜、香菇、馬鈴薯、蕃石榴、香蕉、龍眼、葡萄、柳橙、橘子、楊桃等富含高鉀食物,也應少吃。
另外,四環黴素抗生素和胃藥同時吃,可能降低藥效藥品且交互作用狀況多。蔡蕙君解釋,不是所有藥品都會傷胃。一般俗稱的胃藥(制酸劑),成分多含鎂鹽或鋁鹽,容易與其它藥品產生螯合作用而影響胃腸吸收,例如皮膚、呼吸道等感染疾病常用的抗生素四環黴素類等藥物,會和胃藥等制酸劑結合,在體內形成「螯合物」,影響抗生素吸收、影響療效。
她提醒,藥物不要亂用,當生病用藥時,一定要將服用的其他藥物、保健食品等告知醫師,避免引發交互作用,輕者吃藥無效,嚴重還會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