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子杰心詮釋 唐卡技法繪敦煌

林洛瀅 |2014.06.17
3883觀看次
字級
索子杰伉儷。 圖/索子杰提供
索子杰伉儷佛畫作品「水月觀音」。 圖/索子杰提供
黃靜菡繪製佛畫「水月觀音」的過程。 圖/索子杰提供

【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中國大陸當代佛畫名家索子杰伉儷皈依佛門後,曾走訪敦煌石窟,到西藏拜師學習唐卡繪畫,近日在高雄佛光山上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丹青禪心‧再現輝煌─索子杰、黃靜菡重彩佛像藝術展」,二人共同完成六十一件作品,以重彩工筆佛像與寫意小品,融入唐卡勉唐派與敦煌壁畫繪畫技巧,讓大家透過畫作,感受佛菩薩的慈悲智慧。展期至下個月二十七日。

二○○八年,索子杰伉儷於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從此與佛畫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索子杰是當代重彩畫家,夫人黃靜菡師承已故中國工筆人物繪畫大師任率英。索子杰以傳統技法將古代工藝移植到現代工筆重彩中,並大量使用礦物色,再由夫人負責開臉、著膚色等。他們親自研磨礦物顏料,加以立粉貼金,並使用真金金箔,使整幅佛像呈現絢麗輝煌,肅穆端莊。

佛畫為修行 弘揚佛法

索子杰發現,敦煌壁畫展現漢傳佛教精髓,佛像特色為衣著飄逸,傳遞自在、慈悲神韻;唐卡詮釋藏傳佛教精神,而勉唐畫派為唐卡的發展根源。二人到西藏拜師學習後,著重色彩穩定與構圖工整的畫風,涵蓋所有唐卡優點。

經過長期的用心鑽研,索子杰以佛畫為修行,「很感謝大師與佛光山多方協助,今年六月終於實現夢想。」他說。由於渴望在佛光山展出,去年六月來台灣拜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並以作品〈楊枝觀音〉相贈,大師不僅予以肯定,也勉勵他們以畫作弘揚佛法。

索子杰表示,創作靈感取自敦煌石窟壁畫,歷時六年繪製的六十一件作品,包括阿彌陀佛、無量壽佛、四大菩薩、伽藍菩薩、羅漢像、禪宗達摩祖師等,運用敦煌壁畫與勉唐繪畫技巧,融合漢藏佛畫風格。

其中,規模最大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耗時二年八個月完成,參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曾展出的宋朝「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以及佛典儀軌,建構出二十八部眾護法神、密集金剛等圖像,並使用「立粉堆金」等十多種繪畫技巧、十種礦石、金箔等顏料完成。

「立粉堆金」為敦煌壁畫特有的工藝技術,索子杰費時半年研究,獨創在宣紙上表現。他以十多種配方調製顏料,加上金箔點綴,更突顯佛菩薩聖像的立體視覺;且畫軸經過捲摺,顏料也不會龜裂剝落。

觀者有所感 提升心靈

索子杰說,畫作難度,在於國畫不像西方油畫具有可覆蓋性,過程有任何差錯就功虧一簣。繪製「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光是底稿描繪就要三個月,每尊佛菩薩頭部都要花費半天時間慢慢勾勒線條,尤其菩薩的手,經過六至七遍顏料堆疊,繪製的時間愈長,越是考驗畫家的體力、耐力與專注力,完成前更要小心保護畫作。

「畫家追求藝術與心靈提升,透過畫作讓人看了心有所感。」索子杰表示,敦煌石窟壁畫及各朝代皇家佛寺的內部壁畫,可說是當代繪畫藝術的巔峰之作,然而經歷千年的風化而剝落、發黑,相當可惜。希望盡己之力,將個人對佛法的體悟結合繪畫技巧,呈現在畫作上,讓觀眾產生共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