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彰化精誠中學將數位學習導入英語教學,不只激發師生雙向互動,老師在課堂更能即時知道學生是否理解教學內容,進而隨時調整。推動數位教育平台的信望愛基金會董事長陳文琦說,數位學習帶來的改變,比十二年國教深遠。
為因應數位化時代,教育部從去年起推動「高中職行動學習計畫」,迄今已吸引二萬名學生參與,為數位化教育帶來更多可能性。為讓數位化成效更上層樓,教育部昨天在台灣科技大學舉辦行動學習成果發表會,邀請精誠中學等高中職教師分享多元化數位學習教案。
除了讓學習跨越時空籓籬,行動學習計畫還具有個別化教導成效,讓老師能針對學生學習,給予適合指導與修正。以台中市光華高工為例,就是利用平板電腦的多媒體網路功能,錄下學生繪製幾何圖的過程與步驟,並將影片上傳網路;藉由影片分享,了解自身須加強的繪畫技巧。透過同儕學習與觀摩,使教育不再紙上談兵。
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表示,行動學習是未來發展趨勢,也是教育部推動要點,教育部除委託台科大組成團隊,輔導高中職教師設計數位教學方案外,更與信望愛文教基金會合作,藉由基金會捐贈的五萬多台平板電腦建立「LearnMode數位教育平台」,進行數位化教學,打造雲端教育。
「數位學習帶來的革命性改變,甚至比十二年國教還來得重要與深遠。」推動數位教育平台的信望愛基金會董事長陳文琦表示,要幫助每位學生適性學習,不能只仰賴人力,還需要數位科技相輔相成。以行動學習為例,就是未來教育新革命的開端,學生不但能透過網路瀏覽全球各校課程,老師也能藉由數位科技打造未來教室,並針對不同學生需求,給予最適切的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