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鯰喜歡擠成一大坨,以群體力量壯大聲勢並增加安全感。圖/屏東海生館
鰻鯰喜歡擠成一大坨,以群體力量壯大聲勢並增加安全感。圖/屏東海生館
文/蘇林
圖/屏東海生館
漫步屏東海生館最夯的海底隧道,走過第一段隧道後,進入黑暗的礁岩洞穴區,突然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萬頭鑽動的黑色傢伙,猛然看到此一景象,往往讓大人小孩看了直呼「好可怕!」
海生館表示,這群好似快速蠕動著的魚兒,是主要棲息於河口或近海海域礁穴的「線紋鰻鯰」。但話說回來,究竟牠們到底是鰻魚還是鯰魚呢?原來,這群萬頭鑽動的魚類,是屬於鯰形目中的魚類,所以是鯰魚。
鰻鯰屬於夜行群聚性魚類,具有特殊的生活習性,喜歡大家住在一起,愈擠愈有安全感,在自然界中也常以群體方式出現。倘若牠們受到驚擾,常立刻聚集成為一大團濃密的「鯰球」,讓敵人誤以為是大型魚類而不敢攻擊,或因為一大片陰影而使潛水員不敢輕易靠近,不論生存及欺敵方式均十分特別!
在海生館內的鰻鯰缸中,雖然沒有大自然的暗黑洞穴做躲藏,但飼育人員放了個可愛的小甕進行測試,發現牠們非常喜歡住在裡面,享受每天游進游出擁擠的感覺,所以如果有機會前往海生館參觀,別忘了前往珊瑚王國館的鰻鯰缸,瞧瞧牠們住在甕裡擠來擠去的逗趣模樣!
值得注意的是,在鰻鯰看似和善的外表下,其實潛藏著致命的危機。俗語說「一魟二魚虎三沙毛」,其中的「沙毛」指的就是線紋鰻鯰。雖然牠們個體嬌小,體長僅約十公分左右,但卻在豎高高的背鰭及張開的胸鰭上布有毒線硬棘,一旦受到驚嚇便會防衛性的豎起,若被刺到會引起嚴重抽痛、痙攣及痲痺等症狀,是名列前茅的有毒魚類,毒性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