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文志
愛玉,別稱愛玉子、玉枳、草枳仔、愛玉欉,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產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與薜荔是親戚,同屬桑科榕種,坊間有許多類似愛玉凍食品皆為薜荔子所製成。薜荔於屈原《楚辭.九歌.山鬼》中可見:「被薜荔兮帶女蘿」,意思是身披薜荔,腰紮女蘿。薜荔有攀附特性,園林庭景常見。
1904年日人牧野富太郎於嘉義廳打貓東頂堡生毛樹庄(嘉義縣梅山鄉)採集愛玉子,後1921年連雅堂《台灣通史.農業志》載有愛玉子典故:「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見水面成凍,掬而飲之,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之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有女曰『愛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
清治道光年間,約1821年,福建同安縣商人往返嘉義,途經大埔,溪邊渴飲,見水面載浮半透明物,遂手掬而飲,豈知清涼無比,乃知透明物是樹果落水而生,後經嘗試,自成凝凍,將愛玉摻糖水出販,並以名為愛玉的女兒坐鎮攤頭,因此,女子小名愛玉遂成飲品名了。
愛玉青綠模樣類似青芒果,以釣勾採收,農人於樹叢逡遊,好不自適,仿若山林神蹤。愛玉子去皮,剖後曬乾內實,以手工溫洗,析出果膠,靜放稍時凝為愛玉凍。愛玉果的果膠酯穩定性高,果實耐存不壞,實驗中曾有保存十年仍可正常出膠。
愛玉能降血壓、血脂、助消化,手洗的純天然愛玉凍會漸漸出水稀釋,若是彈性十足,當是假的愛玉凍;另一辨別方法是愛玉只有淡香,味道清雅,若是加上檸檬、糖水等,愛玉幾乎沒有味道;真愛玉會浮在上層,假愛玉會低沉深底;真愛玉遇熱立融,假愛玉則是塊頭依然。
愛玉當是國名飲品,佐以微量糖水,或添檸檬,不僅消暑健康,比珍珠奶茶更絕倫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