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元祖夢果子」開店兩年多,幾乎每個月都要接待八○○名小朋友來參觀,讓孩子對元祖這個品牌留下深刻印象,為未來市場鋪路。其實,張秀琬在台灣開第一家糕點店的時候,←糬比蛋糕有名得多。
一九八一年,張秀琬帶著十萬元嫁妝與丈夫在台灣開始創業。「糯米團、年糕、喜餅等傳統食品,都是老百姓愛吃的東西,再普通不過了。並沒有人會想到把它們變成禮品。」糕點禮品化後,生意一砲而紅。
張秀琬一九九二年把目光瞄向中國大陸,僅僅四十多天,元祖就在上海市蘇州河邊的四川北路上,開設了第一家門市,粉紅色的大招牌格外引人注目。
她希望大陸的第一家元祖,也能夠象當年在台灣那樣一砲而紅,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輕易就可以打遍市場的←糬,在上海卻水土不服,真正掏錢買東西的人卻寥寥無幾。
「當時我覺得市面上,一毛、兩毛一個,我當時一個是賣一塊五人民幣。當然有漂亮的包裝,餡料都不一樣。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他認為它就是糯米糰,你一塊五,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他覺得要掏出一塊五,那時候的工資大概一○○多塊,一塊五一個糯米糰,貴得不得了。」
有租金支出,有一個廠這麼大,有太多的開銷,「每天睜開眼睛,我記得那個時候,應該是一天一萬塊錢。我那時候的營業額,一天七百塊。我一天掙開眼睛,就要一萬塊錢的支出。」
張秀琬信心產生了動搖,常常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尋找商機,而且一騎就是一整天,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後,張秀琬發現,上海人逢年過節或探親訪友時最愛送奶油蛋糕。這一發現,讓她驚喜萬分。
「原來上海消費者有這麼多的理由吃蛋糕,搬家、小孩子滿月,朋友相聚,生日當然最大了。走親訪友、十一假、五一假,只要有個理由,蛋糕已經不是那個雞蛋麵粉奶油和出來的意義,而是一個歡樂的代表,插蠟燭,或者是刀子劃開蛋糕那一剎那,那種鼓鼓掌那種歡樂,那是一個很大的商機。」她一下子就領悟過來了。
張秀琬決定入鄉隨俗,開始銷售當時上海還很少見的鮮奶油蛋糕,還利用臨街的櫥窗,把製作蛋糕的流程展現給消費者,並請來有經驗的裱花師,現場為蛋糕製作各種精緻、典雅的造型,讓元祖聲名鵲起,征服了上海消費者。
張秀琬趁勢接連開了十幾家連鎖店,端午節的龍粽,清明節的青團,中秋節的月餅,春節的八寶年糕等都有特色。中秋節還推出了當時大陸還從未有過的冰淇淋餡兒月餅,幾乎再現了當年推出鮮奶油蛋糕時的輝煌。
目前元祖在大陸已經擁有四個衛星工廠,五家分公司,二百八十多家連鎖店,年營業額達六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