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怡心
同事間偶爾聊到對家中老者的照護點滴,因為大家的雙親皆已七、八十歲的年紀了。
A的老父親住院那幾天,抱怨無糖飲食難以下嚥,與遵照醫囑的A鬥起嘴來,老父親氣得叫道:「滾!」A無奈地回答:「好好好,我滾!」不過,離去前卻轉身對父親說了聲:「我明天還要來喔!」
B的老母親脾氣大,家中外傭招架不住,不時打電話回人力仲介公司表示想換雇主。B自知母親委實難伺候,料想下一個外傭未必就能討母親喜歡,於是B只好想盡辦法安撫外傭,並撒嬌地請母親「幫幫忙」:「妳乖一點嘛,我才能專心工作啦!」
相形之下,我的運氣似乎好得多。中風的母親個性溫和,為她換好尿褲時,她那流著口水的嘴巴(母親不會吞嚥)常會擠出含糊不清的「謝謝」二字。喚她「媽媽」的時候,她會張開雙眼看著你,輕輕「唔」一聲,彷彿在說:「唔…什麼事呢…?」那雙眼睛就像稚子一般。
常聽人說,人的年紀愈大愈發像個小孩子。大家在一起談著自家的「老小孩」時,雖偶有無奈,偶有疲憊,但總能感到彼此對父母深深的愛——只是大家都不常把「愛」說出口。
我想,身為人子的我們心中想著的是:老父母雖是負荷,卻是最甜蜜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