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玲仰
未婚前,我常去家教學生小玉家,美其名是教她功課,實際是解除自己孤寂的日子,當然她忙碌的爸媽,對我除心存感激外,玉媽更與我成了無所不談的好友。我結婚後,我們依然保持聯絡。
最近這半年因各自忙碌而未能見面,趁著女兒上才藝課,我去找小玉的媽媽敘敘舊,沒想到聊著聊著,玉媽不禁悲從中來。她委屈地說自己嫁到夫家時,小叔才上小學三年級,她如嫂如母地照顧他,哪知小叔結婚後一切都變了樣,小嬸在公公生病後,便急著分家產,甚至希望他們搬離老家(因地處繁華地帶),讓她痛心又不甘心,三十年的真心付出,竟換得如此的寡情相待。
聽完玉媽的敘述,我力勸她有捨才有得,若是小叔要此房子,又願意拿出一筆錢補償他們,又有何不可?事實上,他們三十年來不眠不休地做生意,早已讓身心都出了問題,只是為了孩子,不斷忍耐。
如今,兩個兒女都相當成材,兒子小志是傑出的消防人員,每逢放假日,一定由台北趕回嘉義,幫忙父母親做生意,或是帶兩老出遊;女兒小玉更是貼心與乖巧,並且也即將大學畢業。
老天對她如此厚愛,還要求什麼呢?
玉媽靜靜思索一會兒後說,或許她該支持老公不與小叔爭產的決定,因為老天爺對她真的夠好了,老公的體貼與尊重、兒女的貼心、娘家兄弟姐妹的支持,這些都不是金錢所能換得的。
聽著她開朗的笑聲,我知道她所有的不甘心,已被家人的溫暖給取代了,因為放手,所以她的心更寬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