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老化 有我照你 專題系列報導 新港扶緣服務協會(上)微笑故鄉 老人為老人送餐 採訪報導/記者陳玲芳、阮愛惠、李祖翔 |2014.06.02 語音朗讀 31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八十七歲的黃金亮在扶緣協會服務十年,每個禮拜在血壓站幫忙。圖/記者陳玲芳、李祖翔、新港文教基金會王瑞宗(左)和太太擔任義工,為鄉內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圖/記者陳玲芳、李祖翔、新港文教基金會八十一歲王瑞宗(右)表示,活到這個年紀,替人服務,總比被人服務好。圖/記者陳玲芳、李祖翔、新港文教基金會 採訪報導/記者陳玲芳、阮愛惠、李祖翔 上午九時四十分,一輛藍色小貨車從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內一間古厝院落緩緩駛出。十時整,車子在「新港客廳」旁暫停,一對老夫婦下車,相偕走入對面一家自助餐店,約莫經過二、三十分鐘,兩人雙手提著三個裝得鼓鼓的帆布袋走出來,車子又接著向前行駛。 十一時左右,小貨車停靠在溪北村路旁,老婦人手中拎了一個餐盒及一袋湯,邊走邊喊:「便當來囉!阿忠,今日好嗎?」「好啊!多謝,坐啦!」「免啦,你趁熱吃!」「阿珠,便當來囉…」「阿秀,…」如此挨家挨戶,將每天負責的二十多個便當,親自送到社區獨居老人手中,順便噓寒問暖、閒聊幾句。 老夫婦家住溪北村,先生王瑞宗今年八十一歲,太太小先生一歲,身體都很硬朗,為人親切有禮。自六年前「新港扶緣服務協會」針對鄉內各村落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開辦送餐服務起,他們自告奮勇擔任送餐義工,周一至周五,風雨無阻,一千四百多個日子,極少請假,一切只為「享受便當送到老人家手中的那份成就感」! 便當之愛 讓新港創首例 農夫出身的王瑞宗說,全家人都支持他當送餐義工,村內許多老人也肯定他,他認為活到這把歲數,能走能動,「替人服務,總比被人服務好」。尤其,扶緣協會上下都待他很客氣,讓他找到生命的春天。王瑞宗的義行更一度登上報紙地方版頭條,書法博士林國正還特地託鄉公所轉贈一幅嘉勉的字帖「龍祥之家」,讓王瑞宗喜樂在心。 王瑞宗的兒子王振坤強調,二○○七年十二月一日,是他終生難忘的日子。因為那天中午,已屆七十五歲高齡的父親,從家鄉溪北打電話給他,語意中充滿著喜悅與驚奇:「我把咱村的便當,逐戶送到訂戶老人的手中了!他們打開便當,很驚訝菜色竟然這麼好;有幾位高齡阿伯說,活到這把歲數,竟有這種『制度』,簡直就是神蹟!」 當年的老人送餐行動,堪稱全國首創。當天,扶緣協會上自前理事長小鎮醫師陳錦煌、現任理事長退休高中歷史老師高燦、前鄉長鄭友信等人,下至所有義工,全員到齊,為鄉內老人服務,跨出歷史的一大步。 王振坤說:「在我們新港,過去幾百年,從沒有一個善心團體這樣貼心的照料老人家。」為此,他特別寫了一篇名為〈便當之愛〉的文章,他深信,所謂「微笑的故鄉」,應該是從這天開始算起。王振坤說:「唯有老人得到安養,活得安心、展現笑容,我們才夠格說:『新港是一個微笑的故鄉』!」 老人走出家門 照顧社區 高燦以「老夫婦一日送餐記」為例,強調「老人也可以活得如此健康,如此有用,如此有尊嚴」。新港鄉的長者透過老人送餐行動,讓人看見社區另類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亦即社區老人樂於走出家門,落實「健康老人,照顧不健康老人」的可貴。 「在地老化,最人性化。」陳錦煌說,二○○九年,嘉義縣首度超越澎湖縣,成為全國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早在三十二年前,陳錦煌初回新港開業時,家鄉即有將近三萬五千名老人。現在人口減少,全國平均約有百分之十點多的老化人口,嘉義縣老人人口比例就超過百分之十六,而新港鄉高居全縣第四位。由於年輕人口外移嚴重,戶籍雖然留在新港,人卻不住在新港,因此,實際上住在新港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高達五成,換言之:「每十人,就有五名老人」。 一九九六年成立的新港鄉扶緣殘障聯誼會,於二○○五年正式登記立案為「嘉義縣社團法人扶緣服務協會」,陳錦煌接手第一任理事長,看到老化現象逐漸嚴重的他,認為以照顧殘障、老人、新住民等弱勢族群為宗旨的協會,理應發展「社區型」的長期照顧系統。 陳錦煌指出,老人長期照顧分成三種形式,包括居家、機構及社區照顧,其中機構型的安養中心、護理之家兩種形式,政府投入最多資源;長期以來,政府最忽略的,就是第三種「社區照顧」。 社區照顧涵蓋四個重要概念:「在社區內提供照顧」(care in the community)、「由社區提供照顧」(care by the community)、「與社區一起來照顧」(care with the community)、「為社區而照顧」(care for the community)。陳錦煌說,投身社造以來,讓他既感動又驕傲的是,新港鄉絕大多數健康老人都樂於走出家門,以「社區照顧」為己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健康社造」善盡心力。 自我療癒團體 營造健康 陳錦煌表示,從一九九九年啟動「社區健康營造」,到二○○七年的精英計畫,新港文教基金會及扶緣協會嘗試提出針對血壓異常的鄉親,自行籌組「樂活會」,安排各種衛教課程,讓長輩了解,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如運動、低鹽飲食、戒菸、戒酒、改變生活態度,都能有效降低血壓。 扶緣協會前後兩任理事長,陳錦煌與高燦都主張「老有所用」,鼓勵身心健康的老人到協會擔任義工,從自己的社區做起,深入鄰里各個角落、分工照顧需要扶助的老弱殘疾。 包括高燦在內,多位新港高中退休老師紛紛投入社區型長照工作。從老人送餐,到在血壓站幫長者量血壓,積極鼓勵鄉親以日常飲食、運動等健康管理控制血壓。陳錦煌強調,控制血壓,除了遵照醫囑,在家身體力行,甚至比降血壓藥更有效。 埤子頭村「樂活會」義工、八十七歲的黃金亮在扶緣協會服務十年,不但身體益發硬朗,他更引以為傲地說:「我是有牌照的義工哦!」除了每個禮拜在血壓站幫忙,黃金亮也做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殘障關懷服務,還有新住民關懷,再把訪視結果回報給扶緣協會。他說:「我也希望工作能有傳承,現在我的弟媳也加入了,她很熱心哦!」 陳錦煌期望,經由「樂活會」組織成員互動學習成長,從依賴醫師,甚至害怕醫師,逐漸養成以病人為主,醫病共同參與學習,身體力行,成為「自我療癒的團體」,大家共同營造健康的新港。 前一篇文章 菸齡31年 謝文浩為家人戒了 下一篇文章 在地老化 有我照你 專題系列報導 社造祖師爺 新港文教基金會 改寫人文地景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阿里山山葵 復育有成后里環保公園 向日葵花海迎夏高美溼地 生態體驗台鐵誤點10分鐘可退票 6月23日上路川普壓低美藥價 新藥輸台恐延後桃園繡球花 花湯滿溢 作者其他文章在地老化 有我照你 專題系列報導 社區綠美化 舊火車站 變身鐵路公園在地老化 有我照你 專題系列報導 社區產業化 新港客廳 義賣無毒蔬果在地老化 有我照你 專題系列報導 社造祖師爺 新港文教基金會 改寫人文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