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執筆人:張亞中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近日由施明德、蘇起等人聯名發起的〈我們的呼籲─處理兩岸問題五原則〉聲明,引起社會廣泛回響。這些跨越藍綠的資深政治人物願意集思為兩岸的未來找尋一條道路,值得敬佩。
這份聲明總共有五點,第一點主張「尊重現狀,不片面改變現狀」,並在第二點表明「現狀」是兩岸政府為「分治政府」。第三點主張以「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原則」。
由於〈我們的呼籲〉中,只有提在治權方面要「尊重分治」,而沒有提主權的關係。因此,我在現場提問聯名發起人對於主權問題的看法。
很遺憾的,蘇起並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說:「處理國際事務的原則,有很多事情是講得愈清楚愈死,講得愈模糊愈活,到底是主權重疊或是互不隸屬,你要選擇題,…但是有時候不需要面對這樣狀況,要讓他模糊是美麗的。」施明德也提出他的看法,認為政治人物不同於學者,「學者要說清楚的,政治家是要解決問題的,…所以政治家不必像學者一樣,否則這會阻撓問題的解決」。
就聲明的邏輯性而言,如果只清楚寫明「尊重分治」,但是又將主權問題模糊,並在第五點清楚地寫到「雙方均享有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關係的權利」,這就讓全篇聲明朝向兩岸主權互不隸屬的方向發展。
在我看來,有些事情是可以模糊,但是有些東西是難以模糊的,兩岸的核心問題在於主權及治權歸屬及關係的認知不同,如果這份聲明僅在要求大陸要「尊重治權的現狀」,但是卻刻意迴避主權的現狀為何?這份聲明充其量將只是一份聲明而已,它或許會有新聞效果,但是沒有辦法發揮解決問題的功能。
我同意要解決兩岸的僵局必須先尊重現狀。「現狀」是一切的基礎,但是「現狀」應該包括主權與治權的現狀,不能只提治權,而不提主權。目前兩岸的主權及治權關係的法理現狀是:兩岸憲法對主權的宣示均包括對方,即兩岸的主權宣示是重疊的;而兩岸的治權均在各方憲法的規範下分立。
依據憲法,中華民國的憲法主權宣示包括大陸,大陸憲法的主權宣示也包括台灣,因此,目前主權的現狀是「主權宣示重疊」。如果〈我們的呼籲〉一文中,卻不願意對此著墨,並以將其模糊處理為一種「美麗的模糊」,或視其為「學者與政治家應有的差別」,在我看來,台灣可以選擇迴避,然而,大陸在看這個核心問題上也會同意迴避嗎?
兩岸關係是攸關台灣的重大問題,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是民眾了解問題的本質在哪裡更為重要。前者需要知識,後者需要面對問題時不迴避的勇氣。對於主權問題的認知牽涉到兩岸的信任,台灣如果迴避,大陸也不可能迴避。一個主權關係不確定的兩岸關係,路是很難平穩走下去的。
兩岸主權目前有三種說法,一種主張主權只有一個,北京說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種,國民黨說主權只有一個,屬於中華民國;第三種是民進黨主張主權有兩個並互不隸屬。坦白說,這三種主張均不是現狀,而只是紅、藍、綠各自單方面的主張。真正的現狀是兩岸的主權宣示均包括對方,是重疊的。
要使兩岸關係和平的發展,尊重現狀是基礎,而兩岸的現狀是「主權宣示重疊,憲政治權分立」。這才是台灣民眾及兩岸應該有的共識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