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台灣小劇場攜手重新詮釋華格納經典歌劇《尼貝龍指環》,圖為擅長意象經營的河床劇團,演出序幕〈萊茵黃金〉。
圖/河床劇團提供
【本報台北訊】華格納史詩般歌劇《尼貝龍指環》向來是歌劇標竿,四部分要四晚才演完。今年是華格納兩百零一歲,河床、EX亞洲、再拒等劇團及黑眼睛跨劇團,將聯手新詮該劇,打造具當代台灣社會與美學特色的《華格納革命指環》。
黑眼睛跨劇團藝術總監鴻鴻指出,華格納曾參與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革命,靈感源於北歐神話的《指環》,即影射當時資本主義興起的後工業社會,探討政治與權力鬥爭、青年反叛等議題。劇場版《指環》則參考華格納文本,未沿用音樂,各團各部設定的時代、舞台、演出角色也未連貫,以便台灣劇場中生代自由展現不同美學與思考。
擔綱序幕〈萊茵黃金〉的河床,將藉「意象劇場」特色鋪陳《指環》背景及角色,美籍藝術總監郭文泰還試圖連結華格納的內在情緒與潛意識。負責〈女武神〉的黑眼睛,以核能發電廠替代劇中巨人為諸神蓋的城堡,九位女武神將變身家族員工,個個身穿白色防塵衣,新詮原劇中掌權上一代與下一代的關係。
凸顯英雄主角的第三部〈齊格飛〉,由深富民族特色的EX亞洲劇團詮釋,劇團製作統籌林浿安表示,將凸顯少年齊格飛傳奇故事,並以偶戲展現屠龍橋段。最後一部〈諸神黃昏〉,四團中最年輕的再拒發揮,導演黃思農表示,將把該戲處理得如政治隱喻,表現英雄背叛誓言後,平民崛起、反英雄的時代趨勢。
《華格納革命指環》六月六日至十五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演出,一晚演兩部,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