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北美大地】角海鸚 可愛如小丑 文/林心雅(Hsin-ya Lin)圖/李文堯(Wen-yao Li) |2014.05.25 語音朗讀 35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阿拉斯加圓島保護區的海鸚岩,頂樓住一對簇絨海鸚,二樓和一樓則是海鸚上岸歇腳處。圖/李文堯(Wen-yao Li) 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可愛的鳥,是在阿拉斯加南部沿海的崎奈峽灣國家公園(Kenai Fjord National Park)。圖/李文堯(Wen-yao Li) 十幾年前在阿拉斯加崎奈峽灣國家公園坐船出海,在大海中與角海鸚初次邂逅。圖/李文堯(Wen-yao Li) 角海鸚「著陸」方式,有時會用腳蹼端的爪尖先鉤抓粗糙岩面,再拍翅一步步走上岩石。 圖/李文堯(Wen-yao Li) 有些情侶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無人地耳鬢廝磨,大方親嘴曬恩愛。 圖/李文堯(Wen-yao Li) 文/林心雅(Hsin-ya Lin)圖/李文堯(Wen-yao Li) 生平第一次看到這種可愛的鳥,是在阿拉斯加南部沿海的崎奈峽灣國家公園(Kenai Fjord National Park)。 為了觀賞公園的冰河峽灣景觀與各種海洋野生動物,我們坐船出海,隨行解說員沿途做自然生態介紹,當比較稀罕的海鸚(Puffin)現身時,解說員立刻提醒大家注意看。 果然,不遠處若干海鸚在海中浮盪,船一接近就啪搭啪搭奮力拍著翅膀飛離,要不就潛入海水消失無蹤,顯然很怕生。儘管驚鴻一瞥,也有段距離,但那與眾不同,只有在北國得以窺見的倩影,已深深烙印腦海中。 相遇於偏遠海崖 多年後為了拍攝海象,千里迢迢前往阿拉斯加偏遠的圓島保護區尋跡。出發前,聽朋友說在圓島向北的一面岩壁,就有海鸚巢穴,而且牠們每年夏天繁殖期都會回到那兒,在懸崖岩縫棲息。因此抵達圓島的頭幾天,我們沒事就沿著海邊懸崖慢慢找,果真發現有一塊岩崖出現了海鸚身影,親眼看到牠們鑽進岩縫,或從岩縫冒出一顆頭探頭探腦,原來牠們真住在岩縫洞穴裡! 這回距離很近,得以清楚觀察,當下欣喜不已。海鸚的中文又稱海鸚鵡、海雀或善知鳥,屬於遠洋海鳥,除了育雛期間會回到陸地,大多數時間都生活於海洋中。全世界僅有三種海鸚,圓島就囊括兩種,包括角海鸚(Horned Puffin)和簇絨海鸚(Tufted Puffin,又稱花魁鳥)。我們對前者情有獨鍾,可能因其長相討喜(後者看起來比較兇)。 精心打扮的壁鳥 角海鸚在分類學上屬於?形目海雀科。直立身形,大小像鴿子,重約六二○公克,身長約三十公分。雄雌鳥外貌相似,難以分辨性別。牠們具有圓壯身軀,頭頂和背部是黑的,臉和胸腹是白的。這般「燕尾服」打扮,其實具有偽裝保護作用,因為牠們在海裡覓食,黑頭黑背,易和海底顏色融混,在上方的敵人往下看時,便不易發現其蹤跡;同理,海裡敵人往上看時,因其白臉白胸腹和亮晃晃的天色混合,因此也不易被發現。 會讓人覺得像小丑,可能是牠們小白臉上的那雙眼睛,眼角後面像畫一道濃黑的眼線似的。兩眼上方,還長出一道豎直的小黑角,也就是這個角狀物,讓牠們被稱為「角」海鸚。 那黃色大嘴喙也很吸睛,喙尖呈橘紅色,好像在黃唇上塗了嬌豔口紅,在繁殖期特別鮮豔。仔細看,在黃喙邊角,還綴著一個橙圓裝飾。而醒目的紅橙腳蹼,讓牠們更亮麗奪目,如隨時穿著一襲盛裝準備赴宴的紳士。 來自遠洋的稀客 角海鸚廣泛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副極地海域,牠們夏天繁殖地主要在阿拉斯加海灣、阿留申群島、白令海、西伯利亞等離島懸崖,一般都很偏遠且不容易到達。這就是為何比起其他海鳥,牠們算是較罕見的。 能近距離欣賞這麼漂亮的鳥,讓人如獲至寶。我們稱那面岩壁為「海鸚岩」,近乎垂直的岩壁中間有兩層小岩階,稱「一樓」和「二樓」,好比專供休息的套房,常有海鸚伴侶白天出海覓食,上岸暫時在此歇腳並不忘親暱。最底層被稱為「地下室」,只見角海鸚飛進飛出,但因岩壁擋住視線,無法得知地下室有幾戶人家。 在遠洋討生活的角海鸚,只有繁殖期住到岸上,通常在大陸沿海懸崖或偏遠離島上。牠們大多一夫一妻制,夫妻合力將巢築在岩縫深處或地下洞穴中,有些長達一公尺。母角海鸚通常一次只下一顆蛋,夫妻輪流孵蛋,共同擔負育雛責任。 拜賜於精巧大嘴喙,牠們潛海覓食可同時啣住好幾尾小魚帶回給幼雛享用。海鸚寶寶約四十天就能飛,一開始飛得不好,常慌張拍翅掉進海裡,但沒關係,牠們與生俱來游泳能力,只要到了海上便能開始獨立生活。 和企鵝相似又相異 常見角海鸚貼著海面振翅疾飛,飛翔姿勢雖不如海鷗優雅,其短翅短尾卻有助於潛泳覓食,讓人想到企鵝在水中穿梭潛泳那般迅捷。事實上,角海鸚和企鵝分屬不同目別,卻有相似特徵,即身型圓壯,均具短翼短腳短尾,羽衣緻密防水性強,不但擅於潛水,且在海裡仍能快速振翅「飛行」;兩者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企鵝不會飛。 角海鸚主要天敵是白頭海鵰與其他猛禽,以及海鷗和烏鴉;在陸地則是狐狸和老鼠。過了繁殖季節,牠們嘴角圓橙裝飾會脫落,冬天會往南飛到北太平洋溫帶海域,如華盛頓州或俄勒岡州離岸很遠的外海過冬。 可惜在圓島那段日子,繁殖期才開始,我們只見到角海鸚親嘴曬恩愛,沒來得及看到寶寶出生。換個角度想,能這麼近距離觀賞,已經很感恩了。 前一篇文章 紐約 疣鼻天鵝 前途未卜 下一篇文章 【焦點‧嬌點】白蛇娘娘現身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在北美大地】機靈的紅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