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昱文譯寫
紐約環境保護部(簡稱DEC)最近在奧爾巴尼會見了動保團體,討論紐約州疣鼻天鵝的未來。DEC原宣布計畫在二○二五年之前,消滅在紐約所有自由放養的疣鼻天鵝,但此舉激怒了動保團體。
DEC計畫滅絕野外放養天鵝的理由,是因為:「疣鼻天鵝可能會造成多種問題,包括對人的攻擊、破壞深層水生植物、導致野生動物的遷移、讓水質惡化,以及危害航空安全。」
據了解,疣鼻天鵝並非美國本土禽鳥,而紐約州的環保單位估計,當地約有二千二百隻疣鼻天鵝,而每年繁殖的速度在13%至20%之間,長此以往,勢必對當地環境及人身安全造成負面影響。
DEC的撲滅計畫,引致成千上萬的個人和團體反對,輿論不但反對此一計畫,也質疑DEC所收集數據的正確性。「主管機構並無法徹底量化疣鼻天鵝的生殖力、遷移率和存活率,片面決定趕盡殺絕,叫人無法接受!」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比爾.凱瑟爾說,當地民眾自發性發起的「停止紐約州滅殺天鵝的計畫」及「拯救紐約市的疣鼻天鵝」兩項活動,合計有七萬人參與連署。
由於大眾的反對聲浪,DEC決定撤回消滅全州疣鼻天鵝的計畫,代之以開發一種控制天鵝數量的方法,為控管疣鼻天鵝打開一扇窗。
事實上,紐約並非全美第一個進行這種天鵝管理計畫的州。美國馬里蘭州,在二○一○年之前的十年間,透過一次次撲殺,使疣鼻天鵝的數量從四千隻掉到僅剩二○○隻。
(台灣動物新聞網節譯自Examiner.com )
小百科
疣鼻天鵝
學名:Cygnus olor,前額有一塊瘤疣突起,因而得名。
分布:普遍分布於歐洲 ,在亞洲十分少見,被中國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體型:一般體長一百二十五~一百五十五公分,翼展二百~二百四十公分,是天鵝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
生殖:窩卵數4~8枚,是天鵝中產卵最多的一種。卵殼為藍綠色,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35~36天。
棲地:棲息在沼澤、湖泊、河流處,也在近海的鹹水地帶活動。
食性:主要吃植物的水下部分,偶爾也吃少量的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昆蟲、魚蝦等。
習性:一旦求偶成功,終生為伴,求偶過程複雜,極具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