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土地的夢想事業】春一枝,讓冰棒有了靈魂

文/王姿婷‧莊晛英 |2014.05.25
3851觀看次
字級
春一枝位於台東鹿野的據點與工廠。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珍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企業家李銘煌,旅行台東十多年,最後就在鹿野高台買了一棟本是製茶工廠的別墅。「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春一枝冰棒 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在林家花園販售的窗花書籤冰棒。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右)與鳳梨果農。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文化冰棒棍,串起草根性十足的台灣文化地圖。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珍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企業家李銘煌,旅行台東十多年,最後就在鹿野高台買了一棟本是製茶工廠的別墅。「圖/春一枝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文/王姿婷‧莊晛英

珍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企業家李銘煌,旅行台東十多年,最後就在鹿野高台買了一棟本是製茶工廠的別墅。「其實看到那座工廠我是竊喜的,對一般人來說它太大了,但是因為我要放很多東西,所以實在覺得很合用。」 獨木舟、撞球台、沙灘摩托車、高爾夫球車,李銘煌通通都放進去。

驀然回首,或許老天爺早就安排好了。現在,別墅裡的籃球架已撤下,搖身一變,成了春一枝的冰棒工廠。

鳳梨、釋迦

被遺落的農產禮讚

李銘煌經常在台東家門口收到農民給的水果,有鳳梨也有釋迦。農民說,這些都是過熟的水果,如果不趕緊吃就只能丟掉。

這才發現,水果過熟被丟棄,在台東是很普遍的問題,儘管每一顆水果都是農民細心呵護、套裝包袋照料長大的。

運銷不便的台東,除了採收的成熟問題,賣相不好的水果也離不開台東。就這樣,這些賣不出去的水果,堆在農園旁邊任其腐爛,這景象令李銘煌感到震撼。

本是旅人的李銘煌,深入了解台東的失業狀況以及水果滯銷問題後,中小企業主的靈活腦袋一轉,忍不住就想出手幫忙:不如來做冰棒吧!

從水果到冰棒

哪裡水果過熟,就往哪裡收購

李銘煌刻意地要讓所創造的冰棒用到很多的水果、很多的人工。所有的設計皆是考量能否幫助更多的在地人。

從初衷出發,春一枝並不想去改變市場的運作機制,仍鼓勵農民透過盤商販售水果,只專注農民無法處理的過熟水果,讓本來會歸零的東西,變成有價值,能維持農民的收入。

簡單的出發點,從台東鹿野高台這個村落區域開始,漸漸地,銷售狀況好一點,收購水果的範圍也就擴大一點,現在太麻里、知本、卑南也都是可以照顧到的區域,踏實地一步一步,照顧更多的農民,也照顧了更多的家庭。

台東沒有工業

開始艱辛困難的革命實踐

食品業門外漢的李銘煌,一開始跟徐敏貴(原是製茶師)兩個人先試吃了五斤、十斤的水果,確認水果品質後,請農民送貨過來。結果,農民一送就五百斤水果,只好發動左鄰右舍一起來幫忙處理。

台東因沒有工業,資源、機械設備都沒有維修支援的周邊服務,李銘煌說:「一個馬達壞掉,都需要從台北運送過去,而廠商也不見得願意運送,這都是當初無法想像的困難。也曾經動念把工廠遷回台北,但一遷走,他們就沒有工作了,我常因機器壞掉而氣炸,因為你無能為力。」

一枝一枝地賣

用冰棒感動一個個消費者

冰棒做好了。一開始,李銘煌建議徐敏貴駕駛發財車,去台東觀光景點賣,這才發現,種養香甜多汁的水果對農民來說很簡單,但把它們銷售出去這件事情,對農民來說卻很難。

看著愁眉的徐敏貴,李銘煌決定親手操作,買了一個掀蓋式小冰櫃,就這樣開始了銷售冰棒的起點。

「我們一開始找248市集,周末就把冰櫃運過去,我跟我太太、小孩全站在那裡賣冰棒,就是以最低的費用去做這件事情,一枝一枝地賣。」透過248市集,踏實地用冰棒感動一個個的消費者。

為了將台東甜美的水果冰棒售出,所有的市集,李銘煌能參與就參與,不管是林口或新竹,載滿冰棒的車從台北驅往各地,沒賣完的再載回來。

機械生產製造出身的李銘煌,有別於行銷與廣告的專業,他選擇站到第一線去接觸消費者,讓消費者透過親口體驗一枝三十元的冰棒,去決定是否值得購買:「每次都是從質疑開始,然後確定東西是好的,接著造成搶購。」

有次在新竹,建商為住戶舉辦草地樂活節,李銘煌當然也去了。

距上次去擺攤,已經過了一年,這次,攤位一放下來,人群立刻圍過來:「住戶說我們等你們等一年了,然後袋子拿出來開始包。」李銘煌感到莫大的成就感,消費者的反應給了他往前的動力。

為了冰棒奔波出走,小冰櫃整箱賣完也差不多兩萬塊,而且不一定每次都售罄,過程辛苦,李銘煌卻依舊興趣盎然。

悉心釀造

一水、一糖、一水果真滋味

堅持只用水果、煮沸過的過濾水與砂糖這三種原料製作的冰棒,為尋求農民收入與市場接受度的平衡,因此以新台幣三十元來為產品訂價。春一枝跟農民收購的價錢,以當日收盤價為準,希望用合理的價格,來幫助過熟的水果仍舊保有市場價值,以互信的態度跟農民合作,並與市場溝通。

對春一枝來說,對比一般冰棒的十五元,定價三十元已是個挑戰;品牌成立四年,愈來愈多消費者明白春一枝的價值,漸漸地,春一枝也有能力收購較高價格的水果,進而創造出四十元、五十元價格的季節性產品。

考量市場接受度與開創春一枝的初衷,產品的開發,李銘煌主張「顏色要討喜,口感香氣要足夠,並要能解決農民的問題。」有次,釋迦缺貨,全系列產品只有三種,想說白色對白色,就補做檸檬吧;釋迦來了,要把檸檬退下,消費者卻已愛上檸檬口味,只好保留;另一次,洛神缺貨,找脆梅補,洛神來了要把脆梅退下,消費者又深愛上脆梅口味。

春一枝不為變化口味而去開創新的產品,後來的桑椹、紅心芭樂口味,都是為了農民生產的問題才開發,最終都要回歸能解決土地問題的初衷。

水果最好吃的時候,是它正熟透時,尤其在樹上成熟,最是香甜好吃。這也是農產品迷人也最為難的地方:你必須等待,時間到了手腳要快。

因緣際會

開啟了一連串文化性的合作

春一枝第一次推出企業禮盒,是因為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冰棒禮盒作為中秋節贈禮。於是,順著好反應與好品質,春一枝入駐了陶博館,並進一步與陶瓷藝術連結,於是,只在鶯歌陶博館才買得到的春一枝陶瓷冰棒應運而生。

後來林家花園的窗花書籤冰棒棍、中正紀念堂的建築物冰棒棍、台南孔廟的ALL PASS書籤冰棒棍等,這些極少販賣飲食的博物館與古蹟地點,都主動找上門來。

當時,廣告與文宣都不做的春一枝,憑著把品質做到最好的堅持,價值與口碑逐漸地蔓延開來。

曾經,外國人熱切地拿著林家花園的窗花書籤冰棒說:「這是林家花園裡面的那隻蝴蝶,也是台灣的釋迦水果做成的冰棒。我要把這隻書籤冰棒棍帶回去,代表我吃過台灣的水果。」

透過水果,春一枝用冰棒串起了台灣文化;透過文化,春一枝用情感啟動了台灣的軟實力;透過軟實力,春一枝讓國際自然地認識台灣。

藉由台灣各鄉鎮特色,一點一滴的累積,春一枝期望串聯起台灣的文化地圖,讓這些價值,在未來發展為草根性十足的台灣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