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藝大美術聯展】 多元思維、另類異想藝菌膠囊 文/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2014.06.01 語音朗讀 25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同源〉 創作者:鐘煜汶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小東西〉 創作者:吳盈潔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壓克力顏料‧畫布∕60.5×50cm(三幅連作之一) 〈樂曲〉 創作者:趙雅美 生命自從遇見了你開始轉動。 此系列記錄了相遇時刻所產生的漣漪,主要以線條呈現期間的扭轉圓潤,再利用色彩的透明與不透明感來表現穿透性,作品既熱情又理性,動態中多了幾分寧靜。 圖/台灣藝〈再碎碎念嘛〉 創作者:杜愛玲 相信觀者能對此表情產生有趣、莞爾的似曾相識感。 小小叛逆的眼神,在每個人身上似乎都曾這樣的溜過……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水性顏料‧畫布∕61×92cm 〈反理性之思〉 創作者:張文彥 你並沒有不渴望感受 只是不想說明什麼算是撼動人心 你不是不懂藝術家 只是不知道如何承認藝術 你不只是你 不只是一段過程造就的一連串劇情 隱隱約約中 你是否已經清楚明白你真正的愛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創〈存在的時間點〉作者:胡逸文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旋轉木馬〉創作者:陳紫瀅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金屬銅箔晶片帶 〈擬像─喬安娜一號〉 創作者:黃美珍 媒材使用儲存資料的金屬銅箔晶片帶。 將挖掉晶片的廢棄材料再利用,創作出兼具美感、時尚、環保的藝術性語彙。 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文與圖/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提供 藝術作為一種傳達信息的「語言」,與我們平常使用的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一樣,有其自身結構與規則。 透過藝術的表達,除能啟發想像及創造外,更具有產生(導致)具體化的特性及個人風格;這也常使創作者有意、無意的把內心的情緒或意念,具體表現在作品上。 因此,藝術的表達,無形中成為一座橋梁,讓創作者的思維、感情,直接顯現於外在的繪畫、影像及多媒材上,而能給予觀者產生視覺變化及心理的共鳴。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3級美術系在職專班畢業展「藝菌膠囊」,集合三十一位經社會歷練洗滌,卻仍好學不倦的藝術愛好者,展開各自對藝術的詮釋與傳達。 展名以多元思維、另類異想為主軸,猶如我們的定義:「藝(益)菌(Artbiotics)是指可改善生命性靈的微妙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微生物。」 這是緣起於同學們在學院兩年的互相觀摩、學習、創作、茁壯、成長,就如同培養了各式各樣的菌種一般。而將它定論為——「藝菌」,即是以藝術為菌種,而這顆匯集藝菌的「膠囊」,如一個小宇宙般,有著五顏六色小顆粒,傳達著各式各樣的創作信息。因此,「藝菌膠囊」展成為匯集多樣思維、呈現上百件藝術創作果實的成果展。 展覽資訊: 5/22(四)-6/3(二) 9:00-18:00 國父紀念館 翠溪藝廊6/10(二)-6/14(六) 9:00-18:00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大觀及真善美藝廊 前一篇文章 【來自土地的夢想事業】春一枝,讓冰棒有了靈魂 下一篇文章 【蘭陽平原】 綠博裡看見小木屋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徜徉花海半日遊 【樹博士系列】 土壤的祕密XI 羅山有機村 解除小黑蚊魔咒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