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高雄市一程姓男子,不滿國小女老師對他體罰,積怨長達三十年,日前對早已退休的七十歲女老師提告傷害,要求賠償一千萬元。
這起傷害案已逾刑事與民事追訴期,難以追究責任,卻凸顯體罰對孩子人格發展有不良影響。
漢人社會有「天地君親師」的傳統,強調教師的威望,過去台灣社會十分重視教師教養權,認為老師動手修理學生是愛之深責之切。
「不打不成器」卻未顧慮孩子身心痛苦與煎熬,體罰只能約束外在行為,無法改正孩子內心想法。
著名小提琴家陳美深受體罰所害,一直無法走出內心陰影,陳美的母親是「虎媽」,從小嚴格教導陳美,「虎媽」一不高興便掌摑,甚至要她下跪磕頭。
這樣教養雖造就陳美的輝煌成就,卻也使得陳美二十一歲起便跟母親不再往來,直至今年冬季奧運會母女倆才開始聯絡。
親情無價,為了表面風光犧牲珍貴的親情關懷,陳美應該也不覺得自己是幸福之人。
老師不用體罰,並不意味老師喪失管教孩子的權力,台灣教師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相信都有能力用非暴力方式取代體罰。
體罰是以暴制暴的負面教育,無形中灌輸孩子解決不了便動手。透過正當管教方式,才是教育的正道。
廖經庭(桃園縣/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