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營養飲食 自訂快樂餐 長輩為健康把關

李祖翔、陳玲芳、阮愛惠 |2014.05.19
1587觀看次
字級
覺方法師(右)表示,受機構照顧的長輩將法師當心靈依歸,並能坦然的說:「佛祖,我準備好了,可以帶我走了。」圖/記者李祖翔,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陳玲芳、阮愛惠

蘭陽仁愛之家營養師黃鈴君認為,長照機構應注重長輩的飲食方式,除了細心照顧,還要多元選擇,更須為長輩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讓他們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這裡的長輩都是自己開菜單,我們先上三個月營養課程,傳授長輩健康知識,再讓他們擬菜單。」別的社區關懷據點多是送菜給長輩或找人去煮,久了長輩會膩,蘭陽仁愛之家便想出這種方法,讓長輩在飲食上多了選擇,也因為是喜歡的食材,長輩多半胃口大開,多吃了好幾碗。最近,院方發想出「快樂餐」計畫,像套餐那樣徵求長輩意見後,定出三到五種不同主食的餐點,讓長輩選擇。

黃鈴君說,為長輩備餐不容易,箇中學問大,「健康的長輩不用多費心,只要吃得營養即可;但是吞嚥能力差的人,容易嗆到,需要將食物打泥、剪碎,我則研究出,應該讓他們喝稠汁,如用勾芡、愛玉、洋菜凍來做料理,再依每個人的接受度做調整。吞嚥能力差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如有些長輩喝水會嗆到、喝咖啡就不會,或許是個案本身喜愛咖啡的緣故,所以還得具備心理學知識。」

牙口能力差或咬合不全的長輩,營養師建議先去診所調整,而正在做牙齒的人則考慮流質飲食;中風和失能者的備餐方式也不同,黃鈴君表示,通常會搭配復健師,用輔具協助用餐。

黃鈴君觀察發現,由誰陪伴吃飯也是一大重點,「和不同的人共桌吃飯,長輩的心情也會不同。」

而教長輩營養知識更是難事,黃鈴君調查後得知,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偏鄉長輩不識字,百分之七十二的長輩才國小畢業或未曾上學,但她不氣餒,仍用圖卡教具完成任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