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宸戀曲2010 羅大佑給靈感

 |2014.05.16
195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華語流行樂教父羅大佑以〈戀曲1980〉、〈戀曲1990〉及〈戀曲2000〉吸引數個世代歌迷。新世代劇場導演李銘宸,深受羅大佑「無法再為時代註解」的說法吸引,創作劇場版《戀曲2010》,呈現新世代眼中的台灣社會。

二十六歲的李銘宸向來採集體創作,搬演日常化生活,去年作品《Dear All》正角逐今年的台新藝術獎一百五十萬元大獎。

李銘宸說,他偶然聽到羅大佑的戀曲系列,發現羅從一開始只是講小情小愛,發展成反映台灣時代狀況,滿有意思。羅還說過,為何沒戀曲2010,是因當時921、SARS等大事不斷出現,讓羅很難聚焦,加上後來以大陸為基地發展,無法感覺到台灣整體氛圍或情緒,刺激出李銘宸創作靈感:「時代不斷改變,要下註解確實很難,只有『變』會不變」。

在《戀曲2010》發展過程中,李銘宸要求演員從二○○○年至今的新聞素材發想,但並非呈現事件本身,而是表現事件狀態,例如不是寫實演兇殺案,而是演案發前一小時的快樂晚餐;劇中也不見得有明顯的時代符號,「時代的最小單位就是生活,我們身為這個世代的人,呈現出的生活就是當代。」

昨天演出片段中,劇中演員光靠動作、不用任何物件標明,就營造出上班族在家蹲馬桶、吃早餐,再在大街走路、搭捷運趕上班等場景,場面調度如電影運鏡般流暢自然。李銘宸說,希望藉著種種看似平常的事件勾動觀眾想像,挖掘其後蘊藏的社會結構,反映出人的狀態。

《戀曲2010》即日起至周日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