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華語流行樂教父羅大佑以〈戀曲1980〉、〈戀曲1990〉及〈戀曲2000〉吸引數個世代歌迷。新世代劇場導演李銘宸,深受羅大佑「無法再為時代註解」的說法吸引,創作劇場版《戀曲2010》,呈現新世代眼中的台灣社會。
二十六歲的李銘宸向來採集體創作,搬演日常化生活,去年作品《Dear All》正角逐今年的台新藝術獎一百五十萬元大獎。
李銘宸說,他偶然聽到羅大佑的戀曲系列,發現羅從一開始只是講小情小愛,發展成反映台灣時代狀況,滿有意思。羅還說過,為何沒戀曲2010,是因當時921、SARS等大事不斷出現,讓羅很難聚焦,加上後來以大陸為基地發展,無法感覺到台灣整體氛圍或情緒,刺激出李銘宸創作靈感:「時代不斷改變,要下註解確實很難,只有『變』會不變」。
在《戀曲2010》發展過程中,李銘宸要求演員從二○○○年至今的新聞素材發想,但並非呈現事件本身,而是表現事件狀態,例如不是寫實演兇殺案,而是演案發前一小時的快樂晚餐;劇中也不見得有明顯的時代符號,「時代的最小單位就是生活,我們身為這個世代的人,呈現出的生活就是當代。」
昨天演出片段中,劇中演員光靠動作、不用任何物件標明,就營造出上班族在家蹲馬桶、吃早餐,再在大街走路、搭捷運趕上班等場景,場面調度如電影運鏡般流暢自然。李銘宸說,希望藉著種種看似平常的事件勾動觀眾想像,挖掘其後蘊藏的社會結構,反映出人的狀態。
《戀曲2010》即日起至周日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