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秀堂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從「古蹟仙」林衡道教授(一九一五年五月二日─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八日)仙逝至今,每年他的冥壽與忌日,林公的長千金林蕙瑛教授,不管再忙或在國外都會趕回來,並召集老師的親友及門生故舊,到北投法藏寺探望林公。
行儀尋常,先將林公的骨灰罈從屋內抱到面對鬱鬱蔥蔥、桂花飄香的二樓亭台,然後大家倚欄面對著林公的遺像,絮絮叨叨報告個人的近況與最近藝文界動態,讓老師分享。我們彷彿也看到老師睜著炯炯有神的大眼,正在傾聽我們話家常、談心事,甚至跟我們一起呵呵笑談八卦呢!
接著,將林公的長外孫嘉澍為林公張羅的冥錢,包括美元、歐元、泰銖及寫有歷年來出席者名字的冥紙袋燒給林公後,蕙瑛姐即請大伙兒下山到林老生前最喜歡的餐廳,邊吃邊回味林公生前的幽默逸事,十七年來從未間斷。
有「台灣活字典」之稱的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生前推動台灣文獻、史蹟調查、編修、出版貢獻不遺餘力。林教授生於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日本東京雜司谷,父林熊祥,母陳師桓。滿月後返即回福州,八歲離開福州到台灣並入樺山小學,十二歲至日本求學,畢業於仙台市帝國大學法文學部,經濟學科,是板橋「林本源」長房後裔。
林衡道教授在淡江大學、東吳大學、真理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父子先後任職於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推動台灣文獻史蹟之調查、編修、出版不遺餘力,成果甚為豐碩,並傳為美談。
民國八十三年,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莊芳榮,在中山堂為林衡道教授舉辦一個既溫馨又感人的八十大壽生日宴,向來不喜歡過壽的林老師,當天盛裝出席,頭髮還上了油,當然皮鞋不是那雙超大號的舊鞋而是全新的!
老壽星林衡道教授非常開心,宴會結束前,他對著近百官員、親友、晚輩,門生等賀客,深深一鞠躬的說:「今天我八十生日,大家來為我祝賀,實在非常謝謝和感動;不過也很感傷,因為當諸位八十歲生日時,我卻不能為大家祝壽。」林老師一貫幽默的口吻,引來哄堂大笑。
前年,接到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的「電子書出版授權書」通知,《台灣風情》一書(林衡道口述、邱秀堂整理,一九九六年出版)要出電子書,合約並註明可單篇銷售;我在欣喜之餘,卻不免懷疑當年熱銷的《台灣風情》,現在還有市場嗎?尤其是電子書。然而,就在去年底,賽尚圖文事業有限公司老闆;也是花椒達人的蔡名雄先生,傳來一紙合約,希望以《台灣風情》為本,再加林公過世後我整理的系列專欄(於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年間,在台灣新生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國語日報)合併出版成新的《戀戀台灣風情》一書,我不加思索馬上答應。因為,我耳邊縈繞著當年聯經有意出版《台灣風情》一書時,林衡道教授的妙答:「快快整理,只要聯合報肯付印,不必談條件。」
感謝師長好友們寫推荐序文,有張香華老師、陳牧雨老師(並為本書題字)、林蕙瑛教授、李乾朗教授、葉毓蘭教授、作家汪詠黛女史,和王澤教授畫的老夫子漫畫,為本書增添了無限風采。也謝謝學妹吳淑英,好友盧美杏、楊豔萍、王清蕙小姐以及舍妹秀利給本書許多寶貴的意見,尤其是賽尚發行人蔡名雄先生親自擔任主編,對文化古蹟的重視與使命感,令人欽佩。
謹以此書獻給恩師林衡道教授與林老的千金蕙瑛、蕙瑤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