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巧 如何培養攝影眼? 文.攝影/蕭國坤 |2014.05.11 語音朗讀 82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逆光的另一種表現法是剪影,它是好拍又討好的拍法,關鍵只在培養這樣的攝影眼。這張剪影照是在新加坡金沙酒店大廳所拍,構圖與氣氛都無懈可擊。攝影/蕭國坤這是在加拿大溫哥華島拍攝的退潮景象,紅色所占面積很小,卻有主宰畫面的效果,這就是所謂「以小搏大」構圖法,可多加運用。攝影/蕭國坤摘自《眼是觀景窗.心是快門鍵》,時報出版同樣的景,為什麼每個人拍出來的效果不同?為什麼有人即使面對腐朽平凡,都能拍出美感?因為擁有攝影眼的人,具有預視能力,看得見心中的「影」,而不僅是眼前的「景」;擁有攝影眼的人,能將情感投入作品,發揮獨特的觀察力與想像力,抽絲剝繭織就別人看不見的美。攝影/蕭國坤 台灣北海岸得天獨厚,風景優美,岩石經風化後呈現的紋路,經仔細構圖,描繪出流動的韻律感。攝影/蕭國坤 文/蕭國坤 同樣的景,為什麼每個人拍出來的效果不同?為什麼有人即使面對腐朽平凡,都能拍出美感?因為擁有攝影眼的人,具有預視能力,看得見心中的「影」,而不僅是眼前的「景」;擁有攝影眼的人,能將情感投入作品,發揮獨特的觀察力與想像力,抽絲剝繭織就別人看不見的美。 初學攝影的人最大的困擾,是同樣的事物,別人總是拍得出名堂,自己拍的卻永遠平淡無奇, 充其量只能算生活照、紀錄照的水平。雖說好鏡頭常要靠好運氣,但好運氣不見得能把握好鏡頭,區別就是你是否具備「攝影眼」! 什麼是「攝影眼」?簡單的說,就是能拍心中的「影」,而不只是拍眼見的「景」的一種獨特能力。這樣的說法,對初學者可能製造更多的混淆與麻煩,我們可以進一步解釋:面對實景的當下,有能力去蕪存菁,將可以拍的景物從龐雜、無序中「提煉」出來,並且轉化成思考過的、不同於肉眼所見的「形式」,呈現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現在,讓我歸納「攝影眼」的幾種能力: 1. 預視能力 聽起來像未卜先知,事實上也是如此。網路上說:「預視」的能力,將造成一個「攝影人」與一個「拿相機的人」本質上的差別。沒錯, 名攝影師韋斯頓(Edward Weston,1886- 1958)的藝術創作就是圍繞在「預先視覺化」與「視覺化」的觀念。韋斯頓認為,在釋放快門之前,攝影師就該知道最終成像的效果如何。這些在心中內化的模擬演練,要先由熟稔器材特性、完全掌握技術層面開始,也就是拍攝條件的最佳化,才有辦法預測攝影圖像的可能結果,尤其是數位時代,更需要把後製因素考慮在內。 2. 獨特的觀察力與想像力 中國古諺說得好:「化腐朽為神奇」,在平凡中尋找驚奇,要靠豐富的觀察力、想像力、聯想力與敏感度。有些人天生慧眼,但大部分的人都不具備這種與生俱來的天分。所以攝影眼不是你希望有它就會來,而是需要時間和經驗慢慢的養成,並且會隨著攝影者的涵養、見識與對事物的感觸而有所改變。明明是樹,我會注意它的「簡約後的形式」,我也會觀察到它樹皮上的紋理,或者樹底部的盤根錯節,所以想像力與觀察力密不可分。多人同行,同樣的場景,回來的影像常截然不同,很多人會說:「我怎麼沒看見」,對!這就是沒有練出「見樹又見林」的觀察力。 3. 加入情感的能力 攝影眼能推己及人,將自己的生活觀點經由影像傳遞給觀者。反過來說,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設身處地的思考, 讓影像加入情感,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形式。我們常聽說「擬人化」,也是將影像加入「人」的元素,例如黃山的景觀有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都是擬人化最好的例子。發揚母愛的哺乳照與一家人的親情照,永遠都是受人歡迎的題材。 摘自《眼是觀景窗,心是快門鍵》,時報出版 攝影師的PS 攝影眼的培養,有人說要「3 多」:多觀察、多閱讀、多運用想像力。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也碰到過「撞牆期」,想要邊拍邊學構圖的技巧,卻越改越糟,越模仿越不像樣,怎麼拍都拍不出自己想要的影像。 幸好遇到攝影前輩陳賢才老師,要我先放下相機,只用眼睛觀察與想像,輔以不斷的閱讀構圖相關書籍、名家攝影畫冊、參觀外面的攝影展,甚至與攝影無關的美術、美學、詩詞。經過近一年的「修身養性」,當我再次拿起相機,頓覺脫胎換骨,天地萬物都成了點線面形,都可以分析解構,都能與生活體驗產生連結。有了攝影眼,題材已不能限制我的思考,所謂「吾道一以貫之、放諸四海而皆準」,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攝影技巧 何謂空氣感相片?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6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9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10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手機開麥拉】影子的樣貌【光影魔術師】馬祖藍眼淚 魔幻神祕光【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