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證實去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為新竹縣五歲男童,發病後三天死亡。疾管局表示,儘管腸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會發生,但這麼冷的天氣出現重症死亡個案,確實不多。所幸男童就讀小學的姊姊與幼稚園同學幸未出現身體不適症狀。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說,這名男童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開始發燒、咳嗽和嘔吐,到診所就診後雖有些許改善,二十九日起活力卻變差,還出現嗜睡、抽搐、腹痛等症狀,雖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給予插管治療,但已有肺水腫、腦炎等,次日,男童隨即因為心肺衰竭死亡。
周志浩說,醫院是在三十日男童過世後才通報為腸病毒重症疑似病例,疾管局昨天檢驗結果出爐,證實男童確實死於腸病毒重症。
疾管局疫調後發現,男童幼稚園卅名同班同學及三名家人都未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周志浩說,感染腸病毒後不見得都會出現症狀,有些人則是因為症狀輕微,很難判斷是不是感染腸病毒。
疾管局資料顯示,去年一整年,共接獲四十七例腸病毒重症通報個案,十二例為確定病例(一人死亡),相較之下,民國九十四年則有一百四十二例確定病例(其中十六人死亡)為低。
疾管局表示,不論是腸病毒重症或重症死亡病例,都以五歲以下的幼童居多,占所有重症病例九成以上,致死率則介於百分之十到二十五點七之間。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型別以腸病毒七十一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
周志浩提醒家長,這時候雖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尤其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病程發展相當快。
孩童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要特別留意是否有重症前兆,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就好像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症狀,要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