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東京電】日本近期發生二十五年來最嚴重的傳染性腸胃炎疫情,病例絕大多數由諾瓦克病毒引起,但對造成這次大流行的真正原因,傳染病專家們仍百思不得其解。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研究員松野重夫曾解釋說,去年檢測出來的諾瓦克病毒大部分屬於「GⅡ4」基因型,這種基因型的病毒連續前兩年在日本流行,本以為多數人已獲得免疫功能,但患者數量不減反增,也許是因為病毒基因的一部分發生突變,使人體免疫功能未能有效發揮。
諾瓦克病毒一般棲息於貝類中,主要經口傳播,包括生食受污染的貝類或食用的貝類如生蠔未經煮透,食品加工者感染的病毒經食品傳播給食用者等。由於集體感染諾瓦克病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日本有專家推測,患者嘔吐物乾燥後,裡面的病毒會飛散到空氣中直接感染周圍的人。
諾瓦克病毒潛伏期為二十四小時至四十八小時,主要發病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並可能有輕度發熱。也有人感染病毒卻不發病,或者只出現一些類似輕微感冒的症狀,所以諾瓦克病毒引發的傳染性腸胃炎也被稱為「胃腸型感冒」。患者通常在一兩天內即可痊癒,但老年人及體質差的人病情容易惡化。
諾瓦克病毒容易發生二次感染,只能在人體腸道中繁殖,迄今還沒有在培養細胞和實驗動物體內繁殖成功的報告。此外,檢驗和分離這種病毒也很困難。
由於諾瓦克病毒具有上述特點,科學家們對於這種病毒的研究還十分有限,目前尚沒有有效針對這種病毒的藥物。日本專家推薦主要預防措施包括飯前、便後認真洗手;充分加熱食品;正確處理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對患者使用過的餐具和衣物進行徹底消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