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二信高中國中部學生利用菠菜和紅藻製出海苔般的薄片,壓製成便當蓋,希望未來能代替紙類便當蓋。圖/許瀚分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二信高中國中部學生有感於現代人便當盒的消耗量大,破壞環境生態,突發奇想,利用菠菜和紅藻研發出一款能吃的便當蓋,期盼未來能取代紙類便當盒,以減少樹木砍伐。
8年級學生潘禹亘、陳暄茹及賴運迪以「不只是蓋的,食用使用兩相宜的便當蓋」為題,參加今年基隆市中小學科學展覽競賽,獲得生活與應用優等獎及最佳環保精神獎。
「獲環保精神獎是名副其實,因為連實驗過程使用的沙拉油,都是從實驗室回收的實驗油或已過期的油品。」指導老師潘俊茂表示,學生中餐幾乎都是訂便當,據學生統計,全校1個月約用掉4000個紙製便當盒,相當於砍伐300棵樹木,對環境破壞極大,加上農作物生產過剩的訊息時有所聞,多餘的蔬菜不是賤價拍賣,就是丟掉作為肥料,相當浪費,因此學生才想發明「食用便當蓋」。
學生利用高麗菜、小白菜及菠菜做實驗,經過多次嘗試,最後發現切碎的菠菜混和紅藻石花菜,以攝氏30度烘烤1天後做出來的成品,就像片不透光的海苔,不但最適合作為便當蓋使用,而且把便當蓋放入熱水中,便成為即溶的蔬菜湯。
潘俊茂表示,學生們還計畫開發更多種「口味」的便當盒,並提高蔬菜的滲水率,好溶解在熱水中成為可口的湯品。